首页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正文

关于印发《灵宝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8-19 09:34     来源:灵宝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灵农2024[101]号

各培训机构(基地)、各有关单位:

根据《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三门峡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灵宝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4719  

灵宝市农业农村局


灵宝市2024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乡村人才队伍,根据《三门峡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三门峡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高质量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目标任务

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聚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兼顾食用菌、中药材、小杂果等特色产业。围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培训、乡村设计人员培养等,统筹推进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我市今年计划培育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及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372人,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7-12天,全年跟踪服务,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左右。 培训内容涉及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培训、小麦高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特色农业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农村电商等。

(二)重点方向

1、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2、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分区域、分品种、分技术确定培训内容,联合种植管理部门遴选培训对象,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聚焦大食物开发,服务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根据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智慧农场等从业所需技术技能要求开展技术培训。及时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相关设施装备应用培训,做好师资课程储备。

3、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专项行动

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和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组织实施四个专项行动。

(一)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以小麦、玉米、大豆等重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实施范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因地制宜、按需设班。以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大户等为对象,围绕全产业链技能,强化急需、短板技能培训。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为对象,以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救灾服务队为重点,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面向上述主体从业就业人员,以相关涉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订单式组班、定制式培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乡村致富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和美乡村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荣获五星支部称号等村庄,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增收致富等培育一批村级带头人;二是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育工作。举办乡村巧媳妇就业创业培训班,大力推进乡村巧媳妇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女农民队伍;三是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从全市乡村振兴青年联盟成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村合作社带头人、从事电商经营或自媒体等领域的乡村青年中选育高素质青年农民,着力培养一批扎根农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四)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我市举办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不超过20个班,培训时长不超过一天,培训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提高农民参与 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

四、工作要求

今年我市着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培育工作,不断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高效、农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一)加强组织实施。根据上级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产业普惠培训,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时农需需求,分产业分类别组建种养加销能手技能提升、乡村社会事业促进者及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专题班。以生产技术培训为主,实操实训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3。积极协调举办青年高素质农民、女性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班。

二)强化体系建设。1.推进培育机构、实训基地能力建设。持续完善一体多元、优势互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培育需求,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完善培育机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加强规范选用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注重吸纳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提升社会机构培训质量。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有偿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2.加强师资教材质量建设。稳定一支专职教师,选聘一批优秀兼职讲师,培养一批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各类共享师资库资源,培训机构要注重优先从师资库里选聘优秀教师。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的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支持对口联系我市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参与我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严格审核把关本级综合素养类教材,指导培育机构、实训基地优先选用部省规划教材。3.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适时开展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直播培训。把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农业减灾防灾、转基因科普知识、安全生产、数字素养与技能等纳入综合素养培训课程,开发特色培训课件,鼓励农民线上自主学习。按照各类型目标任务要求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后,后台自动计算线上学习课时,实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

(三)提升培育质量。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认真审核本级各类型培训机构配套设施设备、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效果等。2.摸底调研。将深入乡村基层党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精准遴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及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育对象,充实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并做好调研记录和数据分析。3.科学制定方案。在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摸底的基础上,加强工作统筹谋划,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培育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资金使用等安排,按要求经过审核报送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备案。4.分层分类培育。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季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优选师资教材,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实训、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优化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要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模块化设计综合素养课、技术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跟踪培训进度,随机抽核培训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停班整改。

(四)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业地区的生产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着。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民群体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创新优化培训模式,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质量。培训除了采取常规的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观摩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并通过进村办班、田间课堂、领头雁引导、学员分享经验等不断变换的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参训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致富本领。

(五)强化全过程管理。用好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育全过程管理。用好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加强对培育资金支出使用的监督管理。1、规范资金使用。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摸底调研、项目宣传、学员遴选、课堂培训、线上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孵化、模拟演练、培训教材、实验材料、场地租赁、学员食宿、教师聘用、考试考核、队伍管理、跟踪服务等培育全过程费用支出,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项目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防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春耕春管、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优先委托农业农村科教中心、农技推广机构承办,实行先培训后支付。培育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并向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切实发生的相关费用。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试点行动的班次,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2、强化两级联动监管。按照市、县两级联动监管服务机制要求,我市对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基地)培训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管服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停班整改。未按期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下一年不再承担培训任务。3、加强绩效管理和评价。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五星支部创建等专项考核中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指标考核。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绩效管理要求,结合《河南省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实现所有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培育基地等线上可查,实现学员线上评价率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六)做好指导跟踪服务。组织协调农业农村系统相关管理和技术力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继续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6178号)精神,协同农业农村、人社、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服务、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积极创设优化支持政策和资助项目。落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做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工作的通知》(豫农文〔2022110号)要求,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金融信贷知识培训和对接服务。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技能比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协助高素质农民参加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鼓励高素质农民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支持高素质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