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宝丽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宝丽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灵宝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界变局加剧、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超预期因素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冲刺全国百强县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市经济顶压前行,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0.4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2.1%。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经济稳增长成效明显
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面对2020年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考验,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和优化措施二十条新十条,分区分类分级开展科学精准防控,有力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面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2022年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退、减、免、缓税费5.59亿元,为企业缓缴、降低社会保险费用2060.75万元,为153家特困行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优惠电费46.25万元。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5亿元,其中,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发行专项债券12.22亿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53个,总投资799.1亿元,完成投资266.8亿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104%,建成投产117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总投资248亿元的 15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01.7亿元的80个三门峡市重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分别占年计划的149.4%、151%。全年共开展四期三个一批项目活动,12个签约一批项目均已开工,25个开工一批项目投产24个,10个投产一批项目均已达效。全市重点项目个数、强度均再创新高,连续两次在三门峡市级观摩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0%。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8个,总投资109.5亿元,19个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3.5亿元。实施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285.94亿元,完成投资40.61亿元,3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国投金城冶金年产值达125亿,黄金股份年产值破百亿。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黄金股份上榜2022河南企业100强,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上榜2022河南制造业企业100强。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522户,总数突破6.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20家。全力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工作体系,遴选发布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364家(个)。开展产销对接39场,成交金额35亿元;专项银企对接会11次,企业贷款余额75亿元;各类用工对接58次,解决用工1500余人。
力促消费加快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会、节日、店庆等消费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宣传、打折让利等活动,落实三门峡市钜惠崤函·燃情仲夏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开展灵宝人游灵宝免门票、促消费活动,财政对免门票和门票优惠金额给予补贴。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
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省级科创平台分别达到19家和30家,6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建5G基站607个,全市累计达到1075个,5个5G项目建成投用。新建成充电站6个,充电桩516个。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家、智能工厂1家,争取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492.3万元。一核五中心科创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其中省铜箔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中国铜箔谷展示中心(一期)基本建成。
(三)持续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三化三制改革初步完成,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挂牌成立。统筹政务服务全周期、各环节,开展局长坐窗口、副职领办事活动,营商环境在全省104个县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第13名,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启动国资国企领域重大改革,推动金源公司通过司法重整,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稳步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7个乡镇13个重点村(社区)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管理试点工作,368个村(社区)完成清产核资、人口核查、股东核定、股权配置、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等工作。
(四)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城建水平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基本完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初步明确。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金城大道东延、五龙路东延等多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灵宝西南绕城高速(S74)、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全线通车,城市交通路网率极大提升。投资2450余万元实施涧西区37个老旧小区和涧东区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2668户。实施棚改续建项目15个,完成26万平方米城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黄河路环卫设施一体化、垃圾场调节池应急修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9.08万亩,产量达4.17亿斤。特色农 业优势持续提升,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年产量140万吨,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灵宝)苹果文化节·金城果会,灵宝苹果正式纳入富硒农产品标准起草体系,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34亿袋,蔬菜总产量达2.95亿公斤,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合同种植烟叶完成6万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5%,355个村完成村口五有建设,打造村内五园7235个,创建三门峡市级五美庭院26户。高标准打造总长218公里的四条精品环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纳入监测对象 2914 户 7879 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18196人,积极增设巡河员、护林员、乡村益贫岗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工资补助801万元。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打造东寨观景台、绿池游园、黄河驿园等景观,成功申报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5个。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全年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71微克、44微克,优良天数280天,弘农涧河窄口长桥断面等6处国控、省控断面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保持100%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人工造林1.57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9个。
(六)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财政民生支出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8%,同比增长24.8%。扎实做好省、三门峡市、灵宝三级民生实事十大类24项。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9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7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105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6笔1.3亿元。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完成技能培训26468人,新增技能人才14199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481人。新建14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新建、改扩建5所幼儿园。全面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任务,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院区和市第二人民医院五龙院区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医疗基金支出5.38亿元,惠及群众151万人次。市中心敬老院项目竣工,全市养老机构总数达到55个,21个城镇社区实现日间照料设施全覆盖。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食药品、消防、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扎实做好重点案件攻坚化解工作,实现敏感时期重点地区零干扰。国防动员、气象灾害、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总的来看,灵宝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增多,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两项工程十大专项,统筹发展和安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奋力推动灵宝县域经济成高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贡献强劲灵宝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三门峡市既定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统筹推进八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扩大消费投资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完善一周一监测、半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经济运行工作机制。紧盯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政策调整、指标完成情况等各种因素,及时研究指标结构,加强调节调控。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调整妨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推动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回暖,开展2023惠享金城消费年暨家电消费周、惠游灵宝文旅促消费活动,全面促进汽车、家具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商贸、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尽快恢复。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推动总投资805.8亿元的256个重点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90.2亿元。贯彻落实好重大项目领导分包机制、调度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依法合规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强化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认真抓好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三门峡市大盘子,切实把政策发力点转变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抓好三大改造,推动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黄金产业,实施加快推进黄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2023年底前建成一期项目;支持国投金城冶金在加快实施硫酸钙晶须、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基础上,引进金丝、金箔等黄金新材料、新产品;支持重点黄金企业开拓合质金业务,打造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中国金城品牌效应。铅产业,重点加快新凌铅业资源循环利用暨绿色生产技改提升项目建设,9月实现点火;加快推进河南秦岭冶炼盘活复产,促进企业正常有序经营。循环经济产业,抢抓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机遇,谋划实施废旧家电稀贵金属提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形成吃干榨净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铜基、炭基、砷基等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铜基方面,依托华鑫铜箔、鸿宇电子,大力发展5G用铜箔、电子电力用铜箔、合金箔等高端铜箔,构建新型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打响中国铜箔谷品牌。重点推进宝鑫电子年产2万吨高频低阻抗铜箔、金源朝辉年产1万吨压延铜箔二期、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炭基方面,加快推进臻炭新能源年产3.5万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实施万贯实业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二期)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炭基材料产业基地,把增量做大、把存量做优。砷基方面,全力推进国投金城冶金金属砷制备及增值化技术研究项目,加快砷基新材料中试基地转化应用,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实现有色冶炼行业含砷固废的就地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全面启动总投资84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200兆瓦/4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华能绿色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我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交通区位优势,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推动两业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文旅方面,围绕打造沿黄乡村振兴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目标,依托大函谷关和沿黄生态廊道,整合各类资源,系统谋划打造,重点叫响函谷论道中原之巅黄帝文化金城果会四大品牌,重点推进东寨乡村振兴示范村、老子文化养生园院落群和黄帝铸鼎原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物流方面,积极完善多式联运和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豫灵产业园铁路专用线、九州通灵宝现代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其他服务业,积极培育家政养老、育婴托幼、医疗康养、夜间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留住人、促销费,激发发展活力。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鼓励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持续推动以金源公司司法重整为主的国企改革。逐步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家,新增四上企业14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打造隐形冠军1家、头雁企业1家、单项冠军1家。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电子化交易平台系统服务水平,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公司、产业基金、农商行、金融服务中心等地方金融运行体系建设,完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政、银、担、保、投多方联动,持续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进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大厅,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全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重点任务落实。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规划思路,完善规划方案,对中心城区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初步完成全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城北片区、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控规覆盖率100%。
城市框架扩容升级。立足大城建、推进大交通,做大城市规模,提升承载能力,夯实发展支撑。推动X064川口至焦村道路尽快开工建设,彻底解决货车入城问题。经五路北延、函谷路北延、经七路、纬七路,以及纬七路灞底河大桥、弘农涧河大桥,经七路弘农涧河大桥,函谷路北延大桥,年内实现建成通车,在主城区形成九纵九横路网框架。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城市提质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函谷关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老旧小区供热管网、燃气储备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等改造建设项目。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理体系,在全市建设7座垃圾分拣中心,将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玻璃、棉织物、大件物件等进行分拣,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
建设特色农业强市。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巩固提升果、菌、烟、药、牧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实施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全年新建绿色苹果示范园20个,新发展果品2万亩以上。培育食用菌设施栽培示范园15个,年生产规模达到1.4亿袋,建成香菇专业交易市场5个以上,完善果—菌—肥—果循环产业链,全力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发展中药材1万亩,总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打造南部山区和西部塬区两条产业带。合同种植烟叶6.5万亩,叫响高山生态金叶品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184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加快建设沿黄乡村示范带。以东寨村为重点,突出沿黄5个乡镇42个村建设,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村为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围绕产业谋划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提升沿黄6个万亩基地,打造集民俗游、文化游、采摘游、生态游、研学游等要素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文创融合示范带。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防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好监测对象的风险消除。确保村五有六通有效运转,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金融小额信贷应贷尽贷,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加强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力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四水同治工作,加快推动弘农涧河窄口水库下游至三八桥段河道治理、弘农涧河五亩桥至岳渡段河道治理、焦村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完成营造林3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建设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10个,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
统筹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扎实落实河长制,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打好结构调整优化攻坚战、工业企业绿色升级攻坚战、柴油车治理攻坚战、城乡扬尘全面清洁攻坚战以及环境质量监控全覆盖攻坚战,保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额完成任务,确保6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9200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890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改造升级幼儿园11所、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专项资金项目和灵宝市第六小学新建综合楼及运动场改造项目。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养中心、提质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抓好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规范化管理,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速中心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状态,养老智慧平台建成联网,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家,加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周边、身边、床边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聚焦交通出行、就业创业、城乡住房、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事项。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规范化社区建设,深化三零创建活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互融合,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改进信访工作,拓展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持续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着重加大重要节日和重点时段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全面推进乡镇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守牢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灾害的防汛金标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因火灾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快推动非法集资陈案销结。坚决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控企业债务风险。巩固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成效,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同时,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灵宝作出更大贡献!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灵宝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界变局加剧、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超预期因素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冲刺全国百强县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市经济顶压前行,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0.4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2.1%。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经济稳增长成效明显
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面对2020年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考验,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和优化措施二十条新十条,分区分类分级开展科学精准防控,有力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面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2022年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退、减、免、缓税费5.59亿元,为企业缓缴、降低社会保险费用2060.75万元,为153家特困行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优惠电费46.25万元。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5亿元,其中,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发行专项债券12.22亿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53个,总投资799.1亿元,完成投资266.8亿元,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104%,建成投产117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总投资248亿元的 15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01.7亿元的80个三门峡市重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分别占年计划的149.4%、151%。全年共开展四期三个一批项目活动,12个签约一批项目均已开工,25个开工一批项目投产24个,10个投产一批项目均已达效。全市重点项目个数、强度均再创新高,连续两次在三门峡市级观摩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0%。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8个,总投资109.5亿元,19个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3.5亿元。实施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285.94亿元,完成投资40.61亿元,3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国投金城冶金年产值达125亿,黄金股份年产值破百亿。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黄金股份上榜2022河南企业100强,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上榜2022河南制造业企业100强。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522户,总数突破6.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20家。全力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工作体系,遴选发布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364家(个)。开展产销对接39场,成交金额35亿元;专项银企对接会11次,企业贷款余额75亿元;各类用工对接58次,解决用工1500余人。
力促消费加快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会、节日、店庆等消费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宣传、打折让利等活动,落实三门峡市钜惠崤函·燃情仲夏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开展灵宝人游灵宝免门票、促消费活动,财政对免门票和门票优惠金额给予补贴。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
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省级科创平台分别达到19家和30家,6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建5G基站607个,全市累计达到1075个,5个5G项目建成投用。新建成充电站6个,充电桩516个。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家、智能工厂1家,争取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492.3万元。一核五中心科创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其中省铜箔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中国铜箔谷展示中心(一期)基本建成。
(三)持续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三化三制改革初步完成,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挂牌成立。统筹政务服务全周期、各环节,开展局长坐窗口、副职领办事活动,营商环境在全省104个县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第13名,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启动国资国企领域重大改革,推动金源公司通过司法重整,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稳步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7个乡镇13个重点村(社区)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管理试点工作,368个村(社区)完成清产核资、人口核查、股东核定、股权配置、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等工作。
(四)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城建水平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基本完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初步明确。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金城大道东延、五龙路东延等多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灵宝西南绕城高速(S74)、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全线通车,城市交通路网率极大提升。投资2450余万元实施涧西区37个老旧小区和涧东区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2668户。实施棚改续建项目15个,完成26万平方米城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黄河路环卫设施一体化、垃圾场调节池应急修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9.08万亩,产量达4.17亿斤。特色农 业优势持续提升,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年产量140万吨,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灵宝)苹果文化节·金城果会,灵宝苹果正式纳入富硒农产品标准起草体系,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34亿袋,蔬菜总产量达2.95亿公斤,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合同种植烟叶完成6万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5%,355个村完成村口五有建设,打造村内五园7235个,创建三门峡市级五美庭院26户。高标准打造总长218公里的四条精品环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纳入监测对象 2914 户 7879 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18196人,积极增设巡河员、护林员、乡村益贫岗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工资补助801万元。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打造东寨观景台、绿池游园、黄河驿园等景观,成功申报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5个。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全年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71微克、44微克,优良天数280天,弘农涧河窄口长桥断面等6处国控、省控断面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保持100%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人工造林1.57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9个。
(六)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财政民生支出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8%,同比增长24.8%。扎实做好省、三门峡市、灵宝三级民生实事十大类24项。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9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7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105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6笔1.3亿元。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完成技能培训26468人,新增技能人才14199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481人。新建14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新建、改扩建5所幼儿园。全面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任务,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院区和市第二人民医院五龙院区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医疗基金支出5.38亿元,惠及群众151万人次。市中心敬老院项目竣工,全市养老机构总数达到55个,21个城镇社区实现日间照料设施全覆盖。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食药品、消防、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扎实做好重点案件攻坚化解工作,实现敏感时期重点地区零干扰。国防动员、气象灾害、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总的来看,灵宝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增多,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两项工程十大专项,统筹发展和安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奋力推动灵宝县域经济成高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贡献强劲灵宝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三门峡市既定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统筹推进八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扩大消费投资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完善一周一监测、半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经济运行工作机制。紧盯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政策调整、指标完成情况等各种因素,及时研究指标结构,加强调节调控。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调整妨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推动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回暖,开展2023惠享金城消费年暨家电消费周、惠游灵宝文旅促消费活动,全面促进汽车、家具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商贸、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尽快恢复。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推动总投资805.8亿元的256个重点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90.2亿元。贯彻落实好重大项目领导分包机制、调度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依法合规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强化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认真抓好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三门峡市大盘子,切实把政策发力点转变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抓好三大改造,推动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黄金产业,实施加快推进黄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2023年底前建成一期项目;支持国投金城冶金在加快实施硫酸钙晶须、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基础上,引进金丝、金箔等黄金新材料、新产品;支持重点黄金企业开拓合质金业务,打造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中国金城品牌效应。铅产业,重点加快新凌铅业资源循环利用暨绿色生产技改提升项目建设,9月实现点火;加快推进河南秦岭冶炼盘活复产,促进企业正常有序经营。循环经济产业,抢抓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机遇,谋划实施废旧家电稀贵金属提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形成吃干榨净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铜基、炭基、砷基等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铜基方面,依托华鑫铜箔、鸿宇电子,大力发展5G用铜箔、电子电力用铜箔、合金箔等高端铜箔,构建新型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打响中国铜箔谷品牌。重点推进宝鑫电子年产2万吨高频低阻抗铜箔、金源朝辉年产1万吨压延铜箔二期、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炭基方面,加快推进臻炭新能源年产3.5万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实施万贯实业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二期)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炭基材料产业基地,把增量做大、把存量做优。砷基方面,全力推进国投金城冶金金属砷制备及增值化技术研究项目,加快砷基新材料中试基地转化应用,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实现有色冶炼行业含砷固废的就地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全面启动总投资84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200兆瓦/4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华能绿色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我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交通区位优势,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推动两业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文旅方面,围绕打造沿黄乡村振兴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目标,依托大函谷关和沿黄生态廊道,整合各类资源,系统谋划打造,重点叫响函谷论道中原之巅黄帝文化金城果会四大品牌,重点推进东寨乡村振兴示范村、老子文化养生园院落群和黄帝铸鼎原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物流方面,积极完善多式联运和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豫灵产业园铁路专用线、九州通灵宝现代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其他服务业,积极培育家政养老、育婴托幼、医疗康养、夜间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留住人、促销费,激发发展活力。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鼓励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持续推动以金源公司司法重整为主的国企改革。逐步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家,新增四上企业14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打造隐形冠军1家、头雁企业1家、单项冠军1家。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电子化交易平台系统服务水平,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公司、产业基金、农商行、金融服务中心等地方金融运行体系建设,完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政、银、担、保、投多方联动,持续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进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大厅,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全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重点任务落实。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规划思路,完善规划方案,对中心城区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初步完成全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城北片区、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控规覆盖率100%。
城市框架扩容升级。立足大城建、推进大交通,做大城市规模,提升承载能力,夯实发展支撑。推动X064川口至焦村道路尽快开工建设,彻底解决货车入城问题。经五路北延、函谷路北延、经七路、纬七路,以及纬七路灞底河大桥、弘农涧河大桥,经七路弘农涧河大桥,函谷路北延大桥,年内实现建成通车,在主城区形成九纵九横路网框架。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城市提质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函谷关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老旧小区供热管网、燃气储备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等改造建设项目。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理体系,在全市建设7座垃圾分拣中心,将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玻璃、棉织物、大件物件等进行分拣,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
建设特色农业强市。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巩固提升果、菌、烟、药、牧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实施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全年新建绿色苹果示范园20个,新发展果品2万亩以上。培育食用菌设施栽培示范园15个,年生产规模达到1.4亿袋,建成香菇专业交易市场5个以上,完善果—菌—肥—果循环产业链,全力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发展中药材1万亩,总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打造南部山区和西部塬区两条产业带。合同种植烟叶6.5万亩,叫响高山生态金叶品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184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加快建设沿黄乡村示范带。以东寨村为重点,突出沿黄5个乡镇42个村建设,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村为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围绕产业谋划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提升沿黄6个万亩基地,打造集民俗游、文化游、采摘游、生态游、研学游等要素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文创融合示范带。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防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好监测对象的风险消除。确保村五有六通有效运转,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金融小额信贷应贷尽贷,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加强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力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四水同治工作,加快推动弘农涧河窄口水库下游至三八桥段河道治理、弘农涧河五亩桥至岳渡段河道治理、焦村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完成营造林3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建设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10个,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
统筹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扎实落实河长制,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打好结构调整优化攻坚战、工业企业绿色升级攻坚战、柴油车治理攻坚战、城乡扬尘全面清洁攻坚战以及环境质量监控全覆盖攻坚战,保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额完成任务,确保6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9200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890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改造升级幼儿园11所、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专项资金项目和灵宝市第六小学新建综合楼及运动场改造项目。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养中心、提质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抓好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规范化管理,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速中心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状态,养老智慧平台建成联网,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家,加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周边、身边、床边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聚焦交通出行、就业创业、城乡住房、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事项。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规范化社区建设,深化三零创建活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互融合,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改进信访工作,拓展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持续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着重加大重要节日和重点时段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全面推进乡镇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守牢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灾害的防汛金标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因火灾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快推动非法集资陈案销结。坚决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控企业债务风险。巩固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成效,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同时,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计、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灵宝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部分词语解释
为了便于各位代表、委员更好地理解《计划(草案)报告》中的一些政策和表述,我们选择部分词语进行了解释,以供参考。
1. 三大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化改造、智能化改造。
2.四上企业: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3. 三化三制: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
4.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 村口五有:有能代表本村乡土风貌的高大乔木,有独具特色的村口标识,有因地因势打造的微地形,有搭配合理的绿化彩化美化组团,有亮起来的照明设施。
6. 村内五园: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村内小游园、小公园。
7. 五美庭院:卫生美、整洁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
8. 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9.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10. 184行动:1即乡村规划,8即实施农村道路畅通行动、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行动、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农房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4即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四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 五有六通:各行政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乡村医生、主导产业、集体收入以及通水、通路、通电、通班车、通电视、通宽带。
12. 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3. 四水同治: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
14. 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15.三零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
16.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2.四上企业: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3. 三化三制: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
4.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 村口五有:有能代表本村乡土风貌的高大乔木,有独具特色的村口标识,有因地因势打造的微地形,有搭配合理的绿化彩化美化组团,有亮起来的照明设施。
6. 村内五园: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村内小游园、小公园。
7. 五美庭院:卫生美、整洁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
8. 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9.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10. 184行动:1即乡村规划,8即实施农村道路畅通行动、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行动、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农房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4即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四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 五有六通:各行政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乡村医生、主导产业、集体收入以及通水、通路、通电、通班车、通电视、通宽带。
12. 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3. 四水同治: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
14. 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15.三零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
16.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