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关于灵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21 10:36 来源:灵宝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7日在灵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宝丽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灵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灵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汛情的大战大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十四五迈出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我市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措施。加强外来人员排查管控,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建成P2实验室4个,日最大检测能力2.7万管。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对全市常住人口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实战演练。在三门峡地区率先推出方舱式集中接种,与接种门诊、流动接种车接种相结合,有序推进各年龄段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底,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06.3万针剂。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性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5.7亿元,位居河南省县市第15位,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与三门峡市持平。三大产业稳步提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5.9%、9.7%,均高于全省,居三门峡市前列。三大需求稳中提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三门峡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与三门峡市持平;进出口总额增长16.7%。三大收入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9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98.2元,增长7.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3元,增长9.3%。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5.4亿元,增长10%。灵宝市位居2021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87名,荣获2021年中部六省百强县称号。
  (三)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联动推进。项目建设成绩突出。实施重点项目223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2个,三门峡市级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777.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8.5亿元,超出年计划13%。争取政策性资金10.59亿元,发行政府债券9.55亿元。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万贯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制品项目等89个项目建成投用。重点项目总投资、年度投资强度、大项目个数均创历史新高,荣获三门峡市重点项目、三大改造观摩评比活动第一名。工业结构稳步调整。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速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86.74%。铜箔产量6.4万吨,增长60%,成功创建中国铜箔谷。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6个,总投资151.8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6亿元,超当年计划16%。万贯实业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等静压石墨填补国内空白,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实施5G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9.76亿元,已完成投资5.71亿。建设完成170个5G基站,寺河山5G智慧苹果小镇项目、数字医院项目建成投用,现代科技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农业发展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8.49万亩,总产量达到2.044亿公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完成苹果果树间伐改造4.2万亩,新栽果树面积1万余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灵宝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荣获中国绿色苹果之乡、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发展食用菌1.3亿袋,产量突破14亿元。全年收购烟叶15.2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5030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总数达到520家;新登记家庭农场10家,总数达到140家。第三产业稳步壮大。灵宝文旅宣传高密度、体系化登上国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来灵拍摄并播出《灵境宝地》《函谷雄关》共8集文旅专题系列节目。西坡遗址保护复原展示工程作为双百周年纪念大会主要观摩点,接受全国专家和各级领导观摩。成功推出5000年前中国最早最大的宫殿黄帝时期人民大会堂两张名片。北阳平遗址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灵宝黄帝铸鼎塬遗址、灵宝函谷关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灵宝布艺、锣鼓书进入第五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灵宝空心挂面、灵宝烧饼夹肉、黄师传膏药进入第六批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功举办2021年《道德经》文化艺术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十五届中国(灵宝)苹果文化节·灵宝苹果百年庆典活动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189.33万人,城市旅游综合收入8.18亿元,入围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旅游答卷。科技创新动力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8311万元,增长10.3%,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打造科技创新平台28个,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继续实施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容缺代办等行政审批服务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深入推行灵宝评议扫码及《每周聚焦》栏目。全年新增政务服务秒批事项70个,全市可秒批事项达到206个,实现了办理结果秒获取、企业群众办事零距离。全年办理企业登记1327户,个体登记3422户。完善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的一站式服务。推出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承诺制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微改革、微创新举措惠及全市企业和人民。社会信用建设深入推进,我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居河南省第4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28个月位居全国前100名、河南省前5名,诚信灵宝金字招牌更加靓丽。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开展行政执法(审批)队伍教育整顿,我陪群众(企业)去办事等特色活动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发放贷款532笔30.71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1亿元,高新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2415万元,降低企业保险费用1900万元。引进专业团队重点推动黄金企业的改制工作,有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闲置资产盘活。紧抓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机遇,在三门峡市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校际配置趋于均衡。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8.1亿元,增长16.7%;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6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0.9亿元,增长4.5%。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为我市编制《豫陕中西部毗邻地区(灵宝-潼关)合作示范区规划》《灵宝市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相关政策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加快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建设,推进区域合作迈向更高层级。组织我市企业积极参加三门峡优品世界行系列活动、中国品牌商品(哥伦比亚)线上+线下展、广交会、日本云洽谈、河南省出口商品网上展示交易会系列活动等,扩大企业知名度,强化企业对外交流,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建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310国道南移、金城大道东延、富士路北延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市交通路网率极大提升。城东游园建设工程、城市道路路网PPP项目、雨污分流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新增绿地广场18处。全年竣工验收棚改安置房1522套,主体完工12250套。全年城市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主次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到100%。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突击整治向常态化保持转变,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3个,完成户厕改造8652户,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基本完工,我市进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较好20县市,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0个,获批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9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投入资金7399.74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6个,对三类人群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对2780户7376人监测对象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552户1813人已消除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弘农涧河等域内6条河流水质治理,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10家,实现动态清零。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大气质量持续实现两降一升,常规监测地表水环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完成国土绿化面积7.2万亩。惠民成果不断扩大。扎实做好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12大类26项。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70.1%。全年发放创业贷款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城镇新增就业1558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46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48人。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6个,惠及群众4135户,推动背街小巷全面美丽蝶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化配置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对27所学校校舍及校园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新建、改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58套,高新学校二期、外国语学校续建、文昌学校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大病救治率100%,开展5G院前急救、VR隔离探视两大核心业务,建成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三大平台,覆盖县乡村医疗机构383家。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个,嵌入式养老机构5个,努力打造老年人晚年幸福驿站。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食药品、消防、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扎实做好重点案件攻坚化解工作,实现敏感时期重点地区零干扰。国防动员、气象灾害、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创新谋划、积极作为的结果,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特别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砥砺初心使命,大兴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阶段性制约性因素叠加,经济发展稳中存忧、进中有难。一是受生产成本上升、产业循环不畅、部分行业产量受限等因素影响,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呈分化态势;新需求挖掘释放不够,消费新热点、引爆点偏少。二是在挖掘传统产业优势上,智能化技改项目占比不高;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突破点找得还不够准确,产业数字化进展不快。三是主动调优调新产业和能源结构的意识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数量偏少,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低,龙头型、引领型重大项目数量仍然偏少,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四是改善人民生活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城乡间、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动灵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三门峡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三门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等战略机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以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擦亮叫响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宜居之地四张名片,努力实现财政增收、群众增收两个增收,奋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学、宜养、宜游之城,打造诗画灵宝,实现工业强、环境美、产业兴、人民富、风气正目标,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灵宝落地落实、落细落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研发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省、三门峡市既定目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统筹推进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内需强实体,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扎实开展经济运行周调度工作,发挥好经济运行和数据分析联席会议作用,紧密跟踪重点行业领域运行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未雨绸缪制定工作预案,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经济持续恢复,确保主要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化项目为王理念,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聚焦项目推进中的手续、土地、资金等问题,明确工作专班,强化跟踪问效。成立项目推进中心,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项目,拉长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新凌铅业多金属综合利用提升改造、年产8000吨高频高速铜箔项目、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抽水蓄能电站等总投资799.1亿元的253个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56.5亿元。全年发行专项债券10亿元以上,争取政策性资金15亿元。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加快完成我市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持续做好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项目运营服务工作,实现乡镇全覆盖,行政村的通村快递覆盖率达到80%以上,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开展多种产销对接活动,大力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网红经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释放城乡消费潜能。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8个,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工艺升级、健康发展。加快实施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深部探测项目,稳步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加强资源储备,夯实接续发展基础。推动黄金精炼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金银深加工产业园,推动有色金属冶炼向精炼、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新凌铅业多金属综合利用、国投金城冶金硫酸钙晶须、多种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亿辉白银产业深加工、炼铜尾渣深加工、鑫华铅业盘活等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黄金企业开拓合质金业务,拉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铜基方面,加快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吨HVLP铜箔、宝鑫电子年产2万吨高频低阻抗铜箔、金源朝辉年产1万吨压延铜箔、鸿宇电子二期、普莱茨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铜基复合新材料、昌盛铜业年产1万吨压延铜排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大产业规模,确保高档铜箔年产能达到6.6万吨,提升市场占有率;争取中国崤函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早日批复落地,同步推进灵宝市电子设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加大电子企业招引力度,推动铜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碳基方面,加快臻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实施一批石墨制品、碳制品等碳素新材料项目,打造碳基材料产业基地。铝基方面,加快颐万新材料有限公司铝基纳米材料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支持民生公司年产20吨二氧化锗项目扩产能、金属砷制备及增值化技术研究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精尖产品。引导豫西轴承、高创机械、凌志环保、国鑫环保等企业提标改造、做大做强,加快年产50万套紧定套、环保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项目、200MW/4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抢抓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级试点县机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打造资源—资产—资本转换新路径,推动生态空间资源价值化、产业化,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以管委会+公司三化三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开发区扩区、调规等工作,建立健全开发区统计报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6月底前开发区按照新管理体制运行。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物流方面,以全省区域物流枢纽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推动交通体系建设与产业、城市发展的互动融合,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效应。文旅方面,围绕一龙头、一示范带、一核心区布局,重点加快老子文化养生园二期、薰衣草庄园亲子体验园、沿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深入挖掘驿站文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休闲观景驿站,将自然景观、国家大遗址、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其他服务业,积极培育家政养老、育婴托幼、医疗康养、夜间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留住人、促销费,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在一线城市布局发展灵宝小吃旗舰店形象店,引导灵宝籍在外群众发展夫妻店创业店,提升街面见店率、扩大市场影响力,真正将灵宝小吃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二座金矿。
  (三)紧盯关键性要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建好创新平台。整合我市创新平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科创中心建设,择优择需培育一批省级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力争创建省级创新平台3个、三门峡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抢抓省科学院重塑机遇,整合铜产业研究资源,积极创建河南省铜箔研究院。
激励企业创新。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帮扶机制,采用共建共享、购买服务等模式,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以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1家、创新龙头企业1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支持宝鑫电子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引育创新人才。围绕企业重大创新需求和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开展人才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年活动。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注重异地聚才用才,打造城市外脑。用好省博士服务团选派政策和三门峡人才科技政策30条,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专项引才计划,引导每家骨干企业引进1~2名顶尖人才或领军人才,力争引进、储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30个。
  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以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运作中小微企业风险救助金,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形成具有灵宝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
  (四)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城市提质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提升内涵和品位。全面推进城市双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7个,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保障绕城高速建设,启动县道064川口至焦村段建设,彻底解决大货车过城问题。推动城市北进东扩,全面启动函谷路北延、金苹果大道北段、经七路建设,高标准推进弘农涧河牛庄至樱花公园段、断密涧河五龙路至两河交汇处段水系治理,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道路雨污分流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管网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城市生态。紧盯镇区环境、乡镇实践所(站)、集贸市场、交通秩序、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整改提升,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实施镇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大做强镇区,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突出自身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对镇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打造宜居宜业特色乡镇。豫灵镇、川口乡要推动镇区、园区融合发展,打造中心镇;两区两镇和焦村镇、函谷关镇围绕城市建设,重点发展配套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逐步完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增强镇区承载力。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亿公斤以上。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成老果园改造2.2万亩,新发展现代矮砧果园7000亩以上。守住合同种植烟叶6万亩的基本盘,力争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新建、改造标准化香菇设施大棚1100个以上,确保省级食用菌产业园创建成功。新发展中药材4万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2.8万亩以上。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40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以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全程可溯源、核心产区全域绿色认证,新认证绿色食品15个以上,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以品牌建设为载体,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各类节会,擦亮叫响高山苹果、高山烟叶、高山药材等品牌,打好高山牌绿色牌有机牌。
  乡村振兴提速提效。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好各项行业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及90%以上自然村,完成户厕改造56个村11185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0%以上。引导村集体流转土地、盘活资源,围绕果、菌、烟、药、畜五大主导产业培育项目,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持续抓好产业、教育、消费等专项帮扶,扩大以工代赈投入规模、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六)聚焦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突出营商环境建设
  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效、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模式。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强力推进精准招商。树立全员招商理念,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细化招商路线图,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短板,开展精准招商。发挥好在灵投资企业家的牵线、引导作用,开展以商招商。出台一系列有力度的优惠政策,打造投资洼地,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体制转型对外贸易。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招商活动和专业性强的线上展会,为企业搭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式外贸内销平台。
  营造一流环境。以2021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为抓手,以一件事政务流通再造为核心,通过拆墙打破部门界限;通过瘦身压减审批时间和提交材料;通过提速实现政务服务效率全面提升;通过减负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强化优惠政策落实,破解企业用地、用工、融资难题,力争为企业融资15亿元以上,擦亮叫响营在金城品牌。大力推行证照联办跨省通办有诉即办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不断扩大秒批事项范围,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0%以上,一证通办事项达200项以上,实现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大幅提升,确保在全省的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第一梯队排名。
  (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统筹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问题整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深化三散、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确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额完成任务。确保境内黄河一级支流,特别是6个国控、省控断面河流水质100%稳定达标,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56.12万亩公益林和5.11万亩天然商品林管护,植树造林5万亩以上,新发展国储林1万亩以上。推进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段湿地保护与修复、黄河生态廊道绿化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河南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用好城市矿山资源,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抢抓河南省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等能源结构性改革机遇,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八)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围绕政府工作有温度,群众生活有热度根本要求,按照群众需要,政府有为,民生期盼,财政可为的原则,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办好10类24项重点民生实事,跟踪推进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全民参保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落实社会保险减免缓政策。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做好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加强重点农产品、重点时段、重点地区价格调控,加大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力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92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建设棚改安置房10972套,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开展普通高中改造提升、义务教育校舍改造、学前教育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职业教育双高项目和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谋划科普场馆和设施建设,建成灵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补齐教育短板。完善医共体功能,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及医养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65%以上,真正建立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格局。全面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发证1.4万人以上。建设1~2个智慧健身中心、20余个全民健身路径,完善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场地设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心敬老院、尹庄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华康养老、六秀里康养苑等项目,逐步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教训,以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为抓手,完善应急抢险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启动灵宝市光荣院三年提升行动规划,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做好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及改革。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切实保障三保支出。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快推进完善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的共享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按照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以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部分词语解释
  为了便于各位代表、委员更好地理解《计划(草案)报告》中的一些政策和表述,我们选择部分词语进行了解释,以供参考。
  1.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 P2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级的一个分类,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将传染性微生物划分为4类;根据设备和技术条件,将生物实验室也分为4级(一般称为P1、P2、P3、P4实验室),P1最低、P4最高,P2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4. 三大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化改造、智能化改造。
  5. 双百周年: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6. 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
  7. 容缺审批: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部门预先受理和审查,并一次性告知项目办事单位需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方法,待项目办事单位将相关材料补正后审批部门及时出具审批意见,出具相关批文。
  8. 并联审批: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
  9. 秒批: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审批,是指通过网络发起、自助办理、数据比对、共享资源等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全网申请、系统审批、即时出具办理结果、证照办理的全程智能化、自动化审批,是方便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实现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全自动政务服务的新模式。
  10. 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11. 一窗受理:项目办理时涉及到一个部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处室,由该部门政务大厅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窗口统一发证。
  12. 万人助万企:省委作出的重要工作决策,旨在向广大干部发出躬身入局、履责于行、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信号,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13. 县管校聘:通过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新机制,将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新机制,以竞聘方式引导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14. PPP项目: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15. 三类人群:因病致贫人群、因灾和市场行情变化以后返贫的人员、贫困老人的统称。
  16. 两降一升: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日平均最大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
  17. 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18. 十大战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十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二是优势再造战略;三是数字化转型战略;四是换道领跑战略;五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六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七是乡村振兴战略;八是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九是制度型开放战略;十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19. 三个一批: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
  20. 网红经济:依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社交平台推广,通过大量聚集社会关注度,形成庞大的粉丝和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网红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 而衍生出的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的一种新经济模式。
  21. 三化三制: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
  22. 一龙头、一示范带、一核心区布局:一龙头,指函谷关景区龙头带动发展;一示范带,指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一核心区,指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核心区。
  23. 夜间经济: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
  24. 人才飞地:指我市企事业单位在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区建立研发基地、科技孵化等异地研发中心,旨在构建项目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我市、效益两地共赢的良性机制。
  25.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26. 放管服效: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简称。
  27.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
  28. 三散:散乱污企业、散煤、散尘等三大污染源。
  29. 一老一小一青壮:指围绕老人、儿童、青年的民生问题。围绕一老,统筹抓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围绕一小,优化基础教育布局,走出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围绕一青壮,加快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以技能提升促进居民增收。
  30. 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31.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2. 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