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八年三月七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长 何军
市长 何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保持了经济运行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6.1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1亿元,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8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3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6.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2.9元,增长9.1%。我市位列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3位。
(一)坚持抓项目、强载体,发展支撑更加牢固。产业集聚区实力不断壮大。强力推进产业转型提质、开放招商提效、项目建设提速、低效资产盘活、要素保障优化五大工程,实施各类项目1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1亿元、增加值51.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3.6亿元、税收6.27亿元,从业人员达3.2万人。特色商业区加快发展。新建项目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区内服务业法人企业达95家,从业人员达2583人,实现税收3023万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确定的1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9.3亿元,占年计划的126.7%,在三门峡市年终项目观摩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二。
(二)坚持调结构、促升级,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黄金产业,完成探矿进尺16万米,新增金金属储量10.5吨。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引进国投矿业注入资本7.9亿元,成为三门峡央地合作的成功案例。铜产业,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建成;华鑫电解铜箔产能突破2万吨,居全国第二,铜精深加工产业优势日益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业,汇源杜仲易拉罐饮料、新伟菌业加工出口等项目建成投产,国人酒业二期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持续壮大。我市位居2017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98位。
特色农业巩固提升。规模效益持续壮大,深入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设灵宝苹果技术推广站、试验站,更新发展苹果3万亩,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3050亩;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中原香菇良种繁育基地成功揭牌,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28亿袋,总产值突破16亿元;合同种植烟叶5万亩,实现税收3136万元;核桃、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总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12.8万亩、10.2万亩、1.66万亩。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分别达到140家、530家。品牌建设成果丰硕,灵宝苹果位居2017中国果业品牌三十强第三位,荣膺质量之光年度 魅力品牌称号。 灵宝香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我市被评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设施持续改善,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灞底河磨里村至国道310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田水利、贫困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稳步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
第三产业更趋繁荣。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与中青旅、香港善婷、苏州道禾等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旅游产业借智借力发展。投资1.18亿元,完成函谷关、娘娘山等7个景区提升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汉山景区滑雪场、红亭驿民俗文化村项目建成运营,成为旅游发展新亮点。函谷关道德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圆满举办第四届函谷论道·穿越千年函谷关系列活动,春节期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灵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活力凸显,新建、续建重点服务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恒隆广场商业综合体、源浩生活广场等8个项目建成运营。电子商务效益显著,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83个。我市被确定为省级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坚持治污染、修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政企联动投入生态建设、环保治理资金达4.7亿元。集中攻坚环境整治,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514家,得到省环保督导充分肯定。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年多因子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3天。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管控,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域内河流水质持续向好。强力推进环保工程,含重金属无主废矿渣处置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快速推进,阳平阌乡处置场、故县安家底处置场圆满竣工;豫灵涧沟处置场主体完工,正在废渣入库。鑫安固废胭脂沟处置场项目建成投用。4条主要河流底泥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环保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严守生态环保红线,全面完成小秦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年度环境整治任务,初步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8万亩,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四)坚持真脱贫、脱真贫,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聚焦产业扶贫,积极推广为民实业、温氏养殖、浩岩制衣等合作社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建成培训就业基地6个、特色产业基地60个、产业增收大棚370个,覆盖贫困群众1454户5237人,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发放小额信贷2744户3.37亿元,户贷率达到28.75%。1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分房到户,1297户4540名贫困群众即将喜迁新居。明确52个行业部门167项脱贫攻坚任务,加大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意外保障、社保兜底等政策落实力度,实现了行业部门政策、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全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480.5万元,实施各类项目95个,1269户4815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五)坚持强功能、补短板,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乡规划修编完善,高标准编制完成2035版城乡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及28个专项规划编制。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推进,实施项目81个,18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亿元。城市西出口项目稳步推进,控制性工程高架桥主体完工。中心城区长安路、新华路排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承载功能持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规范。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行为,规范取缔早市、夜市经营摊点200余家,新设立便民市场4个,改造升级环保式公厕20座,市容秩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道路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工程,农村环卫工作机构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精品村12个,豫灵镇文峪村被评为国家级 美丽宜居示范村。城乡出行更加便利。蒙华铁路快速推进,西阎至川口绕城高速启动建设,国道310、省道245等干线公路改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县乡公路10.3公里、通村公路43.8公里,城乡通行条件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示范县。
(六)坚持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黄金股份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扭亏为盈;黄金投资公司与民营志成金铅公司合作,成功组建河南秦岭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辅机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效,国企改革攻坚战首战告捷。创新开展以药控税发票摇奖,综合治税成效显著。信用联社各项指标达到农商行改制组建标准。医药卫生、司法、城管等方面改革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与国投矿业、中华供销总社等央企达成合作意向17个,4个取得重大突破。全年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88.3亿元,开工项目27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8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创新驱动成果喜人。率先在三门峡市建立2支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2.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已成功向宝鑫电子、金城冶金等项目注资1.47亿元;黄金产业发展基金正在授信审核。公司债、企业债成功获批。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8个,高新技术领域规上企业达到35家,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七)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惠民成果持续扩大。财政民生支出比例达68.7%,省、三门峡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一批事关民生的大事难事得到妥善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点火运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棚改项目16个,主体完工10个,建成安置房1366套,货币化安置群众1793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025人,失业再就业5222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5%、6.7%,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市第四实验小学如期招生,市第一幼儿园主体完工,灵宝一高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生源基地。新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6.59万人,被评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推进文化惠农工程,改扩建村级文化大院25个,北阳平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在三门峡市八运会上我市金牌、奖牌数位居首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日常监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一批涉及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积极稳妥处置非法集资,有效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平安灵宝法治灵宝建设,严厉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八)坚持转作风、提效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强化担当作为、深化效能革命三严三强化等系列活动,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158件。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完成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1项、行政职权事项35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1项。公布第一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结事项422项,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国防、双拥、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计生、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顶住安全、环保、信访等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灵宝发展的难题,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爱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关注家乡发展的灵宝同乡,向驻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科学审视灵宝现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市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需我们去攻克:一是发展面临着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双重压力,传统主导产业发展乏力,新的增长点拉动不足,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均衡,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大,距离建立现代企业标准还有不小差距,深化改革还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克服;四是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严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任务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六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攻坚克难能力不足,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全省让中原更加出彩、三门峡三次创业大局,围绕打造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市、三门峡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排头兵、承接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定位,持续抓好产业提升、项目提速、城乡提质、民生改善、创新驱动五大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谱写灵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围绕上述要求,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5%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2018年主要工作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突出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大做强工业,做精做特农业,做活做优服务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工业。黄金及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地质探矿进尺16万米,新增金金属量10.5吨,完成黄金产量65吨;全力加快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建设进度,确保5月份点火试车,年内投产;积极谋划实施金城冶金黄金精炼、污酸硫化渣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施新凌铅业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黄河金三角矿产品交易中心、黄金小镇等特色黄金项目,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贵金属生产、加工交易中心。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朝辉压延铜箔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铜箔产量3万吨,积极推进国家级铜箔质量检测认证及研发中心项目,探索建立国家级铜箔产品质量标准,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电力电气等方面延伸,着力打造中国铜箔谷。先进制造业集群,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完成东方辅机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及改制工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规划实施有机大分子裂解特种设备制造项目;整合提升黄金机械厂、豫西轴承等机械制造企业,统筹进行招商引资,推动装备制造业扩量提质,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冶炼工业副产品,加强与化工龙头企业洽谈对接,着力谋划发展磷化工、硫酸化工等产业,打造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做精做特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发展。实施百年果业振兴工程,深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3000亩,更新改造乔化果园4万亩,新建乔化果园提质增效示范园20个。完成食用菌栽培1.17亿袋,新增食用菌三品一标产品3个以上。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合同种植烟叶稳定在5万亩以上。深化一村一品战略,稳定杜仲面积,鼓励适宜地区合理发展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效益。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扩大品牌效益。探索建立特色农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母子品牌联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3月底前完成金苹果商标注册;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知名名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子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将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强化基础支撑。完成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河道治理、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节水灌溉68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做活做优服务业。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一关四山等优势资源,实施基础设施、景点景观、服务管理三大提升工程,推动重点景区整合发展,构建点、线、圈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打造终极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函谷关道德小镇建设,加快函谷关景区5A级景区创建步伐,提升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层次。启动建设汉城民俗一条街、昌盛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办好首届苹果赏花节,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以函谷关古城、城区许家城子、北阳平遗址群、杨公寨等为重点,分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点建设,丰富城市灵魂、内涵和记忆,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推进小商品批发和电子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带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加快构建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全市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传媒等新兴商业项目,推进特色商业区提质增效发展;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实施农产品O2O电商物流园、大宗物料交易园等项目,着力打造豫西地区特色消费品、生产资料交易平台,构建服务黄河金三角、影响国内外的大市场。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金融、科技、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函谷温泉养老等项目建设,发展大健康、养老产业,不断丰富三产业态层次,打造黄河金三角现代服务业强市。
(二)壮大提升平台载体,着力夯实发展支撑
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工程,突出投资拉动,强化产业支撑,为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的谋划、筛选、包装,不断丰富项目储备。坚持重点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部门帮扶、联席会议、观摩考评等制度,强化项目台账管理、跟踪问效,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争取项目建设在投量、投速和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45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79.4亿元。
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资金投向,聚焦央企、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持续抓好项目谋划、平台建设、委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引入招商效果前置评估制度,落实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奖励政策,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全年引进省外资金86.8亿元、利用外资1.95亿美元以上。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持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金城冶炼铁路专线项目建设,积极筹划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增强承接产业能力,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全年区内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从业人员分别增长5%以上,成功创建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三)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打造绿色美丽家园
坚持全民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全力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动精准治污。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水污染防治成果,大力提升乡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弘农涧河二期、文峪河、枣香河、阳平河底泥治理项目建设,推动全域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加快修复生态环境。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稳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重点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小秦岭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任务,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9万亩,义务植树310万株,增强生态涵养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规范用地行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低效利用及闲置建设用地,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加快实施大唐、青山等风电项目,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
(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深度贫困,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精准发力,确保25个贫困村摘帽、62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积极推广浩岩制衣培训就业新模式,大力谋划实施特色种养、风电扶贫等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稳步开展金融扶贫。发挥三级金融服务机构作用,以小额户贷为重点,积极帮助贫困户谋划产业,提升户贷率。探索开发更多的金融扶贫特色产品,精心遴选带贫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金融扶贫的水平和成效。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搬迁安置和后续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通过产业基地带动、劳动力就近务工等方式,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今年再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4个,搬迁群众1095人。积极推进行业扶贫。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兜底等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力度,重点围绕 看好病防住病少生病方便看病,实施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计划,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严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脱贫实效。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城乡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在完善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在融合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整体性。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依托2035版城乡总体规划,加快城市控制性规划修编,完成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科学指导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投资4.1亿元,启动实施多热源多能互补集中供热项目,逐步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完成城市西出口建设,统筹解决函谷路与新华路、长安路交叉路口堵塞问题,同步打通经二路北段、纬三路等断头路,畅通城市微循环。实施尹溪路、函谷路、金城大道、长安路等4条城区主干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减轻污水处理负荷。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弘农涧河、断密涧河河道治理美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区绿化风光带,打造城市绿肺。创新投融资模式,逐步启动实施经七路、经五路、纬七路、函谷关连接线等道路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道路管理、广告店招的微更新,让老城区焕发年轻态。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顿、经营秩序治理,推动城市治理长效精细。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行车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确保2019年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创建成功。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支持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城镇市民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提升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通村公路项目61.2公里,加快弥补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厕建设改造,新创建垃圾治理达标村102个以上。加快推进4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新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鼓励各乡镇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果食品加工、观光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产业,重点支持苹果小镇、香菇小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特色镇村。
巩固提升基础设施。扎实做好蒙华铁路、运宝大桥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服务工作,积极推进西阎至川口绕城高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国道310南移、省道312改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涧东汽车客运站改造、窄口水库港航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通达便利、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
(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活释放发展动力
按照三力联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稳妥推进豫灵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三门峡市部署,坚决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好金源公司、黄金投资公司改制工作,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完成重点国企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国资公司改革,整合盘活各类国有融资平台,全面提升融资担保能力。坚持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破产企业重组改制,处置盘活僵尸企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持续完善综合治税机制,扎实开展税收征管年行动,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全面完成信用联社组建农商行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司法、户籍、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在能源利用、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常态化合作,积极争取共享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政策。主动捕捉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谋求与先进发达地区、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布局资源开发、投资兴业,把灵宝建设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的中心腹地、河南向西开放的前沿。
以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创新投融资模式,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金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助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力争2到3年内,在工业、农业领域分别新上市企业2—3家,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广PPP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域内重点企业家培训,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进驻灵宝、扎根灵宝、服务灵宝。用活用好现有科技创新优势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以上。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共享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健全社会保障,提高群众获得感。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政策,做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实施好2017年开工的5个棚改项目,再开工棚改项目16个,建设安置房屋23669套,货币化安置560套;加快安兴家园建设步伐,建成保障性住房816套,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群众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加快市六小、第一幼儿园建设,完成18所农村中小学改薄任务,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推动灵宝职专和高级技工学校优势互补、整合发展,组建技师学院,积极申报创建大专院校。加快市新医院、疾控中心综合检验楼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深入挖掘北阳平遗址文化内涵,叫响灵宝黄帝文化、中华源头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具有鲜明灵宝特色的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处置力度,下大力气解决企业互保互贷问题,积极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平安和谐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确保实现一个杜绝、三个持续下降目标。深化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快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化解信访积案,大力开展平安建设三创一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各位代表!经济再冷不冷民心,财政再难不难民生。今年我们将继续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集中有限财力,聚焦教育、文化、卫生、环保、金融等方面,投资3.4亿元,着力为群众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1、完成市第六小学建设工程;2、完成文化体育惠民工程;3、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完成医疗卫生设施改造工程;5、完成广电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工程;6、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7、完成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8、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9、完成弘农涧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10、完成政府金融扶持工程。
我们将自觉适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努力造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发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二是一以贯之厉法治。坚持厉行法治,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等各类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行专家咨询、科学论证、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提效能。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碰硬,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发扬新时代 店小二精神,持续深化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拿出更多的精力、更实的措施,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效能革命,加快 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更多事项最多跑一次,力争一次都不跑,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警钟长鸣守底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和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杜绝工作日午间饮酒等问题。认真贯彻两准则三条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主动接受市监察委依法监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严抓好干部八小时以外全程监管,严厉打击雁过拔毛式腐败,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灵宝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保持了经济运行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6.1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1亿元,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8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3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6.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2.9元,增长9.1%。我市位列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3位。
(一)坚持抓项目、强载体,发展支撑更加牢固。产业集聚区实力不断壮大。强力推进产业转型提质、开放招商提效、项目建设提速、低效资产盘活、要素保障优化五大工程,实施各类项目1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1亿元、增加值51.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3.6亿元、税收6.27亿元,从业人员达3.2万人。特色商业区加快发展。新建项目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区内服务业法人企业达95家,从业人员达2583人,实现税收3023万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确定的1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9.3亿元,占年计划的126.7%,在三门峡市年终项目观摩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二。
(二)坚持调结构、促升级,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黄金产业,完成探矿进尺16万米,新增金金属储量10.5吨。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引进国投矿业注入资本7.9亿元,成为三门峡央地合作的成功案例。铜产业,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建成;华鑫电解铜箔产能突破2万吨,居全国第二,铜精深加工产业优势日益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业,汇源杜仲易拉罐饮料、新伟菌业加工出口等项目建成投产,国人酒业二期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持续壮大。我市位居2017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98位。
特色农业巩固提升。规模效益持续壮大,深入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设灵宝苹果技术推广站、试验站,更新发展苹果3万亩,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3050亩;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中原香菇良种繁育基地成功揭牌,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28亿袋,总产值突破16亿元;合同种植烟叶5万亩,实现税收3136万元;核桃、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总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12.8万亩、10.2万亩、1.66万亩。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分别达到140家、530家。品牌建设成果丰硕,灵宝苹果位居2017中国果业品牌三十强第三位,荣膺质量之光年度 魅力品牌称号。 灵宝香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我市被评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设施持续改善,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灞底河磨里村至国道310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田水利、贫困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稳步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
第三产业更趋繁荣。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与中青旅、香港善婷、苏州道禾等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旅游产业借智借力发展。投资1.18亿元,完成函谷关、娘娘山等7个景区提升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汉山景区滑雪场、红亭驿民俗文化村项目建成运营,成为旅游发展新亮点。函谷关道德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圆满举办第四届函谷论道·穿越千年函谷关系列活动,春节期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灵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活力凸显,新建、续建重点服务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恒隆广场商业综合体、源浩生活广场等8个项目建成运营。电子商务效益显著,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83个。我市被确定为省级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坚持治污染、修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政企联动投入生态建设、环保治理资金达4.7亿元。集中攻坚环境整治,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514家,得到省环保督导充分肯定。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年多因子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3天。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管控,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域内河流水质持续向好。强力推进环保工程,含重金属无主废矿渣处置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快速推进,阳平阌乡处置场、故县安家底处置场圆满竣工;豫灵涧沟处置场主体完工,正在废渣入库。鑫安固废胭脂沟处置场项目建成投用。4条主要河流底泥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环保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严守生态环保红线,全面完成小秦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年度环境整治任务,初步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8万亩,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四)坚持真脱贫、脱真贫,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聚焦产业扶贫,积极推广为民实业、温氏养殖、浩岩制衣等合作社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建成培训就业基地6个、特色产业基地60个、产业增收大棚370个,覆盖贫困群众1454户5237人,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发放小额信贷2744户3.37亿元,户贷率达到28.75%。1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分房到户,1297户4540名贫困群众即将喜迁新居。明确52个行业部门167项脱贫攻坚任务,加大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意外保障、社保兜底等政策落实力度,实现了行业部门政策、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全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480.5万元,实施各类项目95个,1269户4815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五)坚持强功能、补短板,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乡规划修编完善,高标准编制完成2035版城乡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及28个专项规划编制。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推进,实施项目81个,18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亿元。城市西出口项目稳步推进,控制性工程高架桥主体完工。中心城区长安路、新华路排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承载功能持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规范。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行为,规范取缔早市、夜市经营摊点200余家,新设立便民市场4个,改造升级环保式公厕20座,市容秩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道路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工程,农村环卫工作机构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精品村12个,豫灵镇文峪村被评为国家级 美丽宜居示范村。城乡出行更加便利。蒙华铁路快速推进,西阎至川口绕城高速启动建设,国道310、省道245等干线公路改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县乡公路10.3公里、通村公路43.8公里,城乡通行条件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示范县。
(六)坚持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黄金股份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扭亏为盈;黄金投资公司与民营志成金铅公司合作,成功组建河南秦岭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辅机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效,国企改革攻坚战首战告捷。创新开展以药控税发票摇奖,综合治税成效显著。信用联社各项指标达到农商行改制组建标准。医药卫生、司法、城管等方面改革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与国投矿业、中华供销总社等央企达成合作意向17个,4个取得重大突破。全年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88.3亿元,开工项目27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8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创新驱动成果喜人。率先在三门峡市建立2支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2.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已成功向宝鑫电子、金城冶金等项目注资1.47亿元;黄金产业发展基金正在授信审核。公司债、企业债成功获批。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8个,高新技术领域规上企业达到35家,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七)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惠民成果持续扩大。财政民生支出比例达68.7%,省、三门峡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一批事关民生的大事难事得到妥善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点火运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棚改项目16个,主体完工10个,建成安置房1366套,货币化安置群众1793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025人,失业再就业5222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5%、6.7%,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市第四实验小学如期招生,市第一幼儿园主体完工,灵宝一高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生源基地。新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6.59万人,被评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推进文化惠农工程,改扩建村级文化大院25个,北阳平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在三门峡市八运会上我市金牌、奖牌数位居首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日常监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一批涉及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积极稳妥处置非法集资,有效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平安灵宝法治灵宝建设,严厉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八)坚持转作风、提效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强化担当作为、深化效能革命三严三强化等系列活动,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158件。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完成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1项、行政职权事项35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1项。公布第一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结事项422项,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国防、双拥、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计生、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顶住安全、环保、信访等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灵宝发展的难题,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爱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关注家乡发展的灵宝同乡,向驻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科学审视灵宝现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市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需我们去攻克:一是发展面临着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双重压力,传统主导产业发展乏力,新的增长点拉动不足,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均衡,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大,距离建立现代企业标准还有不小差距,深化改革还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克服;四是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严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任务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六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攻坚克难能力不足,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全省让中原更加出彩、三门峡三次创业大局,围绕打造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市、三门峡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排头兵、承接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定位,持续抓好产业提升、项目提速、城乡提质、民生改善、创新驱动五大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谱写灵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围绕上述要求,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5%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2018年主要工作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突出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大做强工业,做精做特农业,做活做优服务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工业。黄金及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地质探矿进尺16万米,新增金金属量10.5吨,完成黄金产量65吨;全力加快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建设进度,确保5月份点火试车,年内投产;积极谋划实施金城冶金黄金精炼、污酸硫化渣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施新凌铅业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黄河金三角矿产品交易中心、黄金小镇等特色黄金项目,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贵金属生产、加工交易中心。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朝辉压延铜箔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铜箔产量3万吨,积极推进国家级铜箔质量检测认证及研发中心项目,探索建立国家级铜箔产品质量标准,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电力电气等方面延伸,着力打造中国铜箔谷。先进制造业集群,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完成东方辅机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及改制工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规划实施有机大分子裂解特种设备制造项目;整合提升黄金机械厂、豫西轴承等机械制造企业,统筹进行招商引资,推动装备制造业扩量提质,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冶炼工业副产品,加强与化工龙头企业洽谈对接,着力谋划发展磷化工、硫酸化工等产业,打造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做精做特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发展。实施百年果业振兴工程,深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3000亩,更新改造乔化果园4万亩,新建乔化果园提质增效示范园20个。完成食用菌栽培1.17亿袋,新增食用菌三品一标产品3个以上。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合同种植烟叶稳定在5万亩以上。深化一村一品战略,稳定杜仲面积,鼓励适宜地区合理发展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效益。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扩大品牌效益。探索建立特色农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母子品牌联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3月底前完成金苹果商标注册;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知名名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子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将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强化基础支撑。完成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河道治理、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节水灌溉68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做活做优服务业。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一关四山等优势资源,实施基础设施、景点景观、服务管理三大提升工程,推动重点景区整合发展,构建点、线、圈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打造终极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函谷关道德小镇建设,加快函谷关景区5A级景区创建步伐,提升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层次。启动建设汉城民俗一条街、昌盛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办好首届苹果赏花节,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以函谷关古城、城区许家城子、北阳平遗址群、杨公寨等为重点,分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点建设,丰富城市灵魂、内涵和记忆,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推进小商品批发和电子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带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加快构建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全市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传媒等新兴商业项目,推进特色商业区提质增效发展;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实施农产品O2O电商物流园、大宗物料交易园等项目,着力打造豫西地区特色消费品、生产资料交易平台,构建服务黄河金三角、影响国内外的大市场。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金融、科技、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函谷温泉养老等项目建设,发展大健康、养老产业,不断丰富三产业态层次,打造黄河金三角现代服务业强市。
(二)壮大提升平台载体,着力夯实发展支撑
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工程,突出投资拉动,强化产业支撑,为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的谋划、筛选、包装,不断丰富项目储备。坚持重点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部门帮扶、联席会议、观摩考评等制度,强化项目台账管理、跟踪问效,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争取项目建设在投量、投速和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45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79.4亿元。
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资金投向,聚焦央企、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持续抓好项目谋划、平台建设、委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引入招商效果前置评估制度,落实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奖励政策,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全年引进省外资金86.8亿元、利用外资1.95亿美元以上。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持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金城冶炼铁路专线项目建设,积极筹划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增强承接产业能力,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全年区内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从业人员分别增长5%以上,成功创建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三)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打造绿色美丽家园
坚持全民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全力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动精准治污。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水污染防治成果,大力提升乡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弘农涧河二期、文峪河、枣香河、阳平河底泥治理项目建设,推动全域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加快修复生态环境。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稳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重点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小秦岭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任务,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9万亩,义务植树310万株,增强生态涵养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规范用地行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低效利用及闲置建设用地,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加快实施大唐、青山等风电项目,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
(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深度贫困,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精准发力,确保25个贫困村摘帽、62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积极推广浩岩制衣培训就业新模式,大力谋划实施特色种养、风电扶贫等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稳步开展金融扶贫。发挥三级金融服务机构作用,以小额户贷为重点,积极帮助贫困户谋划产业,提升户贷率。探索开发更多的金融扶贫特色产品,精心遴选带贫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金融扶贫的水平和成效。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搬迁安置和后续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通过产业基地带动、劳动力就近务工等方式,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今年再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4个,搬迁群众1095人。积极推进行业扶贫。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兜底等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力度,重点围绕 看好病防住病少生病方便看病,实施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计划,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严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脱贫实效。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城乡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在完善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在融合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整体性。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依托2035版城乡总体规划,加快城市控制性规划修编,完成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科学指导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投资4.1亿元,启动实施多热源多能互补集中供热项目,逐步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完成城市西出口建设,统筹解决函谷路与新华路、长安路交叉路口堵塞问题,同步打通经二路北段、纬三路等断头路,畅通城市微循环。实施尹溪路、函谷路、金城大道、长安路等4条城区主干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减轻污水处理负荷。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弘农涧河、断密涧河河道治理美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区绿化风光带,打造城市绿肺。创新投融资模式,逐步启动实施经七路、经五路、纬七路、函谷关连接线等道路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道路管理、广告店招的微更新,让老城区焕发年轻态。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顿、经营秩序治理,推动城市治理长效精细。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行车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确保2019年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创建成功。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支持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城镇市民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提升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通村公路项目61.2公里,加快弥补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厕建设改造,新创建垃圾治理达标村102个以上。加快推进4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新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鼓励各乡镇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果食品加工、观光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产业,重点支持苹果小镇、香菇小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特色镇村。
巩固提升基础设施。扎实做好蒙华铁路、运宝大桥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服务工作,积极推进西阎至川口绕城高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国道310南移、省道312改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涧东汽车客运站改造、窄口水库港航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通达便利、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
(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活释放发展动力
按照三力联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稳妥推进豫灵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三门峡市部署,坚决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好金源公司、黄金投资公司改制工作,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完成重点国企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国资公司改革,整合盘活各类国有融资平台,全面提升融资担保能力。坚持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破产企业重组改制,处置盘活僵尸企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持续完善综合治税机制,扎实开展税收征管年行动,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全面完成信用联社组建农商行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司法、户籍、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在能源利用、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常态化合作,积极争取共享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政策。主动捕捉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谋求与先进发达地区、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布局资源开发、投资兴业,把灵宝建设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的中心腹地、河南向西开放的前沿。
以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创新投融资模式,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金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助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力争2到3年内,在工业、农业领域分别新上市企业2—3家,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广PPP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域内重点企业家培训,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进驻灵宝、扎根灵宝、服务灵宝。用活用好现有科技创新优势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以上。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共享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健全社会保障,提高群众获得感。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政策,做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实施好2017年开工的5个棚改项目,再开工棚改项目16个,建设安置房屋23669套,货币化安置560套;加快安兴家园建设步伐,建成保障性住房816套,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群众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加快市六小、第一幼儿园建设,完成18所农村中小学改薄任务,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推动灵宝职专和高级技工学校优势互补、整合发展,组建技师学院,积极申报创建大专院校。加快市新医院、疾控中心综合检验楼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深入挖掘北阳平遗址文化内涵,叫响灵宝黄帝文化、中华源头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具有鲜明灵宝特色的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处置力度,下大力气解决企业互保互贷问题,积极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平安和谐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确保实现一个杜绝、三个持续下降目标。深化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快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化解信访积案,大力开展平安建设三创一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各位代表!经济再冷不冷民心,财政再难不难民生。今年我们将继续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集中有限财力,聚焦教育、文化、卫生、环保、金融等方面,投资3.4亿元,着力为群众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1、完成市第六小学建设工程;2、完成文化体育惠民工程;3、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完成医疗卫生设施改造工程;5、完成广电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工程;6、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7、完成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8、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9、完成弘农涧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10、完成政府金融扶持工程。
我们将自觉适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努力造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发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二是一以贯之厉法治。坚持厉行法治,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等各类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行专家咨询、科学论证、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提效能。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碰硬,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发扬新时代 店小二精神,持续深化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拿出更多的精力、更实的措施,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效能革命,加快 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更多事项最多跑一次,力争一次都不跑,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警钟长鸣守底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和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杜绝工作日午间饮酒等问题。认真贯彻两准则三条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主动接受市监察委依法监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严抓好干部八小时以外全程监管,严厉打击雁过拔毛式腐败,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灵宝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