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和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灵宝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锐意进取,负重前行,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7.4%。五年共投资27.6亿元,实施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34项。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9万人。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5756套,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2.7、1.8平方米,达到36.8、40.2平方米。城乡每百户拥有汽车分别由 十一五末的6辆、5辆提高到36.9辆、12.1辆。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0处,解决了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2%,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58元、12793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1.9倍。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3.12亿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3%、66%,发放城乡低保2.36亿元。实现了3.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5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提高26个百分点;市第四小学、实验二中等学校建成投用,改扩建各类学校83所,义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83.3%,提高20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灵宝职专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灵宝技校被评为河南省高级技工学校。总投资6.6亿元的新医院一期项目快速推进,市卫生监督所及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服务楼建成投用,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276个,城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北阳平遗址保护开发扎实推进,老子传说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乡镇体育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人民群众福祉显著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1.7亿元,是 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9.7%,人均达到6.6万元,是十一五末的1.4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3亿元,是 十一五末的1.89倍,年均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348.5亿元,年均增长12.7%,五年累计完成1312.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6.2亿元、164.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预期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五年。工业经济增量提质,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3个,完成投资30.8亿元;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0.5%,成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被确定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成长性接续产业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2014年,我市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2位。特色农业持续壮大,果品、食用菌、烟叶、大枣、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规模效益显著提升,农业增加值达到52.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2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4.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 十一五末的19.2%提高到23.7%,是十一五末的1.42倍。特色商业街区规模、效益显著提升,载体作用更加明显。现代商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函谷关文化产业园晋升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市4A级景区总数达到4家,山水游、文化游、黄金游、果乡游等特色旅游势头强劲。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生力军。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完善城乡规划,突出建管并重,推动人口、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城市西区、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规划6平方公里的城市东拓展区启动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基本具备中等城市规模;全市城镇化率升至41%,森林覆盖率达到46.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河南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支撑能力日益增强的五年。配合实施蒙华铁路、连霍高速、三淅高速、运宝高速等一批重要交通枢纽项目;投资18.7亿元,完成了国道310、209和省道250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186.6公里,三纵四横交通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投资3.7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96.5公里,总里程达到2236公里,城乡通行能力持续提升。组织实施了白虎潭水库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投资2.9亿元,增容改造变电站11座,新建改造高压线路492千米、低压线路570千米,新增改造变压器601台,基本实现了电网电源布点科学合理、电力供应平稳可靠。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6%,被评为首批中原宽带示范市、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市。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的五年。简政放权加快推进,行政体制、国有企业、医药卫生、商事制度、公交体制、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加市场主体12459家,增长28%;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29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实施了金城黄金冶炼、汇源杜仲饮料、金银岛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等一大批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开放合作、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2015年,我市位列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5位,正在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投资兴业的热土!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标志着灵宝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步入了蓄势崛起、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的结果,归功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五年,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与立足灵宝实际相结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敢于担当,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决服从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政协民主协商,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保持政治定力。这些经验是全市上下的智慧结晶,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五年的成就和经验,充分展现了全市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灵宝人民的自信心,显著提高了灵宝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百倍努力、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和我市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努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坚决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发展任务。根据市委研究的意见,市政府编制了 《灵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会议,提请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示范市、黄河金三角区域明星城市、中原经济区开放前沿、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四大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成长性接续产业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融入 一带一路,着力实施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打造灵宝经济社会升级版,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
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2:30;城镇化率达到45%,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转型升级和创新经济实现新突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5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民生福祉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9%;五年城镇净增就业10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4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必须紧盯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必须瞄准转型发展示范市、黄河金三角区域明星城市、中原经济区开放前沿、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四大战略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必须强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找准发展动力。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就一定能够凝聚起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二、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按照市委决策部署,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活动和我为发展作贡献主题实践,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9.6%。
(一)突出抓项目、强载体,转型支撑更加牢固。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规范入园项目审批等机制,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基础配套和服务保障力度,综合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年新建、续建项目15个,累计入驻95个,建成运营8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实现增加值5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3亿元、税收4.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迅速。实施重点商贸项目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桃林街地下商业街一期工程进展迅速,当年开工,当年主体建成;解放菜市场改造提升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金都新天地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区内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37家,实现税收2833.3万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年确定的65个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65.96亿元,43个建成投产投用;62个前期项目全面启动。争取中央预算内、省基建投资项目108个,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26.94亿元;精准对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金城黄金冶炼、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分别获得3.8亿元和2亿元的资金支持。
(二)坚持调结构、增效益,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6.7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157.9亿元、利润150.8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总投资51.7亿元的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开工建设,传统黄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志成金铅、新凌铅业完成技改恢复生产;朝辉万吨压延铜箔、华鑫铜箔万吨技改、鸿宇电子覆铜板项目产能提升和市场开拓取得实质性进展,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有序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一期工程快速推进,3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国人酒业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海升果业万吨果胶果渣项目试生产。闽钱二期、佳福等食用菌加工出口项目投入运营,全年出口创汇3649万美元,成为集群发展新亮点。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万达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试生产,九晟建材、豫西轴承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宝一讯二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力源锂离子蓄电池等项目进展顺利,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三)注重提质量、促转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巩固提升。积极探索果品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新建集中连片矮砧苹果示范园2040亩,改造果树5.9万亩,果品产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到1.12亿袋,总产值突破11亿元;合同种植烟叶5.5万亩,实现税收5015万元,亩均效益创历史新高。核桃、大枣、蔬菜、中药材总面积分别达到33万亩、11万亩、12.4万亩、10万亩,特色农业规模优势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在65家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2家,总数分别达到400家、100家。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灵宝川塬古枣林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灵宝香菇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灵宝苹果荣登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初级农产品类第10名,位居苹果类第2名,品牌价值达到171.08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白虎潭水库供水工程主体完工,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年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49个,完成投资951.7万元。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6亿元。
(四)全力强功能、提品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加快。在改造提升旧城区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城市北区与东拓展区一体联动发展,中航星城区域项目快速推进,五龙路断密涧河桥工程进展顺利,金水路、天宝路等路网工程建成投用;第三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城区出口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造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不断规范。持续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实施重点市场、重点路段、餐饮夜市等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区域交通疏导管理,逐步提升环卫机械化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更趋规范。智慧城市创建有序实施。编制完成了顶层设计及运营中心建设等实施方案,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公安等重点领域基础架构基本完成。现网运行基站达到1242个,实现了3G/4G网络全覆盖。城市西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城市西区综合开发有序开展,商铺建设及招商工作全面完成。依托蒙华铁路、干线公路、产业集聚区、省际边沿合作等,带动各中心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节点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两带一区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成功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个,新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3个。
(五)积极扩规模、挖潜力,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品牌持续提升。以函谷关为龙头,大力实施骨干景区提升工程,燕子山、娘娘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约》栏目成功录制,组织开展千人穿越函关古道等一系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灵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旅游重点县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全年实施重点商贸流通项目28个,完成投资33.6亿元。恒隆广场商贸综合体快速推进,商业部分主体建成;函谷大酒店改造提升项目建成运营;鸿丰公司5万吨果蔬物流项目竣工投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积极对接各类电商平台,成功引进实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市级运营服务中心及第一批52个村级服务站建成运营;互联网+农业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全市31个美丽乡村和45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新农村益联社等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全市涉农电商发展到368家,基本实现村级全覆盖。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政策措施,成功举办秋季房展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9.1万平方米,增长41.3%。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4.1亿元,增长6.7%。
(六)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加快职能转变,编制完成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取消行政职权422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28项。稳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功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大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创新融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新医院建设项目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强化政银企合作,持续发挥政保贷、助保贷平台作用,为企业发放贷款1.12亿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设立中小微企业风险救助金,为6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过桥续贷资金2.8亿元。开放招商持续扩大。制定实施了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大员招商通报等四项制度,积极推行三专一委托招商工作法,有效提高了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成功邀请新华联、广东温氏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来灵考察投资,组团参加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洽会及三门峡黄河旅游节等招商活动。全年引进项目36个,签约金额111.2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0.9亿元、外资1.77亿美元。科技创新活力彰显。大力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年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0个,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6.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
(七)致力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进步。惠民成果持续扩大。加大财政民生投入,稳步实施省、三门峡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一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实事、难事得到妥善解决。扎实推进双创,完成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1.1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扶持创业177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9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450人;安兴小区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实施精准扶贫项目26个,实现7400人稳定脱贫;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建成联建移民小院226套;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等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8所农村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西华小学综合楼工程主体封顶,市第四小学建成招生;北阳平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全年送戏下乡32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136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市;新医院建设形象进度明显加快,综合大楼主体封顶,中医楼主体通过验收,市一院成功创建三门峡首家县级二甲医院,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严格落实减排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位列全省县级前列,4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环境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13.2万亩、通道绿化80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3个,三门峡市级绿化模范乡镇1个、绿化模范村5个。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不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黄金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有效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强力推进涉毒整治,努力净化社会环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灵宝、法治灵宝建设,全市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大幅减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双拥、统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计生、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冷静审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面临着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双重压力,传统主导产业发展乏力,新的增长点拉动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还比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三是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脱贫攻坚等任务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仍需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认真审视市情,科学研判形势,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挑战看,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常态下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L型增长阶段,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我市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机遇看,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战略、即将实施的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河南省实施的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有利于我们持续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我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各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工程,有利于我们尽快补齐短板、实现协同发展。特别是我们持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提出打造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的宏伟目标,明确了转型的施政方向,凝聚了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强化问题导向,聚焦比较优势,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10%以上,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主要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完善平台载体,夯实区域竞争新支撑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 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有效措施,突出投资拉动、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全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依托五大专业园区,落实三专一委托招商工作法,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大员招商、主题招商,力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入驻灵宝。完善招商责任推进机制,强化签约项目督查服务,提高签约项目三率。全年引进省外资金7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完成招商项目签约金额150亿元以上。
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项目、市直部门帮扶、观摩点评等制度,坚持前期项目抓招商、促签约,拟建项目抓开工、促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达产项目抓服务、促效益,形成项目建设运作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良性循环。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329.3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2亿元以上;同时,做好以前期准备为核心的基础工作,动态储备重点项目40个以上。
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路网、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严格落实四项制度,着力引进实施一批龙头企业和项目,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区三上一提高。全年新开工项目1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亿元、税收4.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97万人以上。
持续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提升,加快特色商业街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新建、续建重点项目8个以上,桃林街地下商业街7月份开业运营,金都新天地蓝钻、蓝宇项目主体建成,桃林瑞兴广场、新华广场周边改造、小商品批发市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以上,实现税收35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500人以上。
(二)聚焦提质增效,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持续壮大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强化降低克金成本管理理念,加大区内探矿增储及区外资源开发力度,全年完成探矿进尺15万米,新增金金属储量9.5吨,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资源支撑。强力推进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示范带动传统黄金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华鑫铜箔、朝辉压延铜箔、鸿宇电子覆铜板等项目由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积极推进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做大做强铜精深加工产业。持续改造提升志成金铅、鑫华铅业、新凌铅业,实现铅冶炼企业全面盘活、稳定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放大资源优势,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培育打造骨干企业、知名品牌,推动集群持续壮大。汇源杜仲饮料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营,实现产品上市销售。加快推进新希望六和饲料、国人酒业等在建项目,引导闽钱、佳福、亨佳等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滚动发展,谋划运作德汇杜仲食品综合加工、闽钱香菇酱、三全食品加工等项目,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大市向加工强市转变。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新的产业支撑。加快推进万达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实现一期工程3条生产线稳定生产。持续推进宝一讯二期改扩建、力源锂离子蓄电池等在建项目,吸引带动配套和关联企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链。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管理。持续深化市直部门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活动,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扎实做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减轻企业各项负担。依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稳妥有序处置僵尸企业。
加快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方向,以集约化、资本化为手段,引导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冷链运输、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环节全链条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的接二连三。实施三大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14万亩。扎实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抓好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质量全程控制链条的协同发展,争创省级首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园区试点。持续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优化结构效益。巩固提升果品、食用菌、烟叶、大枣、核桃、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规模效益,保持主要特色农产品持续稳定发展。以生态、绿色、集约、高效为标准,制定完善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健全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重点抓好千亩矮化密植现代苹果示范园、5000亩乔化果园改造提升示范区、5万袋废弃菌棒循环利用实验区等8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转型新亮点。提升品牌竞争力。强化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宣传营销,不断提升灵宝苹果、灵宝大枣、灵宝香菇、灵宝核桃、灵宝杜仲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川塬古枣林世界农业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与国内大型会展中心、知名电商超市卖场对接合作,提升特色农产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完善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社会化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 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立体协同发展模式,新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2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
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发展。把第三产业作为新常态下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突破口,加快重点领域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城,聚焦老子文化、黄帝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骨干景区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函谷关景区5A创建,启动函关古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持续推进旅游兴市战略和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加快骨干景区改造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精心策划包装豫晋陕旅游集散中心、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北阳平遗址群保护性基础建设工程等项目,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后劲;创新营销手段,打造精品特色线路,加快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本土电商平台。以金银岛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为支撑,促进电子商务与工业、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网络经济。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带动,完成村级服务站布点100个,新增上线企业30家,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以鼓励住房消费、加快消化库存为首要任务,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农民进城购房,落实购房补贴政策,继续办好房展会,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培育发展新型业态。紧跟现代消费趋势,挖掘需求潜力,拓宽互联网+应用领域,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信息、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丰富三产业态层次。
(三)推进协调发展,改善城乡面貌,迈出城乡统筹新步伐
围绕打造 黄河金三角区域明星城市,全面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突出功能完善,强化基础支撑,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改造。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东区拓展、路网连接、功能完善,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骨干路网、污水处理厂、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等11项城市重点工程。五龙路断密涧河桥6月底前建成投用;中航星城一期工程建成交付使用;恒隆广场商贸综合体商业部分投入运营。强化与中科建集团等企业的招商洽谈,引进产业运营商,推进城市西区综合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强化基础设施服务支撑。按照划定区域、有序经营、规范管理原则,积极协调运营企业,扩大城镇燃气管道覆盖面积;统筹协调自来水水源及管网建设,完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服务蒙华铁路、运宝高速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实施国道310线改建、省道245线甘山至寺河山段改建等项目建设,强化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实施白虎潭水库配套饮水灌溉续建、农村安全饮水、抗旱应急提水、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力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治理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秩序。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细则》,全面铺开城市精细管理专项行动和全民洁城行动,重点实施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8项提升工程,促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修订工作,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试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重点,加快川口、焦村、函谷关与中心城区统一布局、联动融合发展,引导豫灵、朱阳、阳店等重点镇建设区域中心城镇;围绕陇海铁路发展轴、沿黄旅游经济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小城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两带一区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创建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00个。
(四)突出绿色发展,提升承载能力,谱写美丽灵宝新篇章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坚持治、防、管一体抓,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灵宝。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以贯彻落实环保新法新规为契机,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全面开展涉重金属行业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弘农涧河、文峪河河道治理等重点环保项目,全力开展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整治工作,持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质量。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占补平衡;深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守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提升能源结构水平。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弘农涧河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加大黄河湿地保护力度;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5个、三门峡市级生态村36个;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13.1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4.5万亩,提升生态涵养能力。
(五)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改革开放中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开展豫灵等经济发达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稳妥推进三大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资本资产;推广应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深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 政保贷、助保贷、中小微企业风险救助金、税易贷等平台作用,更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工作,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贯彻《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旅游、交通、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全方位、常态化合作,加快豫灵产业园与潼关产业园实质性对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出口型经济,巩固扩大铜箔、食用菌、果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培育石材、钨精矿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壮大进出口产品队伍,全年完成对外贸易1.1亿美元。
(六)坚持创新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积蓄转型发展新动能
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建设创新型灵宝。
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引导传统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组建苹果和食用菌研究所,强化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三门峡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
夯实人才智力支撑。深入实施金城人才引领计划,设立金城人才引领基金,加大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各类实用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00名。实施基础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全年选拔培养本土人才40名,培训专业人才1000人次,持续壮大人才队伍群体。
(七)注重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在共享发展中的现实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做到脱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年实现7632人稳定脱贫,实施296户、1198人易地搬迁脱贫和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强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为群众办好十项重点工程:
1、实施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新建2个公办幼儿园年度建设任务;对21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扩建。
2、完成市新医院年度建设任务。
3、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送戏下乡300场、播放农村公益电影5136场;为50个行政村(社区)修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4、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车窑村、豫西轴承新家园棚户区年度建设任务。
5、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兴家园小区道路建设工程;在市区安装环保太阳能垃圾箱3000个。
6、实施交通道路建设工程,完成省道245线甘山至寺河山段年度改建任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5公里。
7、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朱阳镇、五亩乡、苏村乡新建2个烟叶工作站并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完成相关乡镇的抗旱应急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8、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保护工程,对焦村镇36个行政村、阳店镇26个行政村进行土地整治。
9、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实施弘农涧河河道治理(一期)、文峪河河道治理工程,完成豫灵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年度建设任务。
10、实施政府金融扶持工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 政保贷贷款5000万元、助保贷贷款6000万元、办理还贷续贷业务4亿元;在苹果行业投放贷款3000万元、香菇种植业投放贷款1500万元、烟叶行业投放贷款600万元。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工建设公租房168套,不断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对象补助政策,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实施21所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项目,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强力推进新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多领域合作,促进我市医疗事业快速发展;贯彻落实全面两孩生育政策,改革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进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及专项整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创新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全力抓好非法集资处置和风险防控,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深化平安灵宝、法治灵宝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反恐、禁毒和打击犯罪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执行力,提高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严明法律之威,建设民主法治政府。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常务会议集体学法制度,带动提升政府系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继续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全社会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是砥砺开拓之志,建设创新高效政府。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持续解放思想,立足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提高新常态下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弘扬勤政之风,建设为民务实政府。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继续推进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说了的坚决做到,定了的坚决执行,打通决策落地的中梗阻。始终保持群众感情、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切实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筑牢防腐之堤,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大纪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腐败。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规范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常态要求新变化,新形势需要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全市上下,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滚石上山的干劲、抓铁有痕的韧劲,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聚焦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主动作为,敢于创新,善抓落实,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