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3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3-03-09 11:09 来源:灵宝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新灵宝目标,解放思想,持续求进,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扩总量、保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2年,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扩大总量;千方百计抓调整转型,提质增效;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实现了全市经济增速稳中有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9.9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亿元,增长5.2%;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7.2亿元,增长11.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5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7.7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42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9152元,增长13.5%。

  (二)突出抓项目、促转型,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坚持区内深部探矿、区外资源开发并重,积极实施区内整装勘查和重点深部探矿工程,新增金金属资源量9.4吨,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区外资源开发力度,境外探采矿权面积不断扩大,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黄金产量167万两,继续保持全国县级第二位,被评为中国黄金十强县市。大力开展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金源矿业公司硫铁化工二期扩建、12万吨粉状磷酸一铵、金林矿业公司15万吨多金属回收等项目竣工投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精深加工业,朝晖铜业万吨压延铜箔、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项目进展顺利,高档铜箔产量质量不断提升,铜精深加工能力明显增强;海升果业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10万吨果沙项目扎实推进,果蔬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金尧电站装备制造、华康黄姜皂素加工等非资源型项目14个,7个建成投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新建、续建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3个,完成投资72.44亿元,40个项目建成投产投用;52个前期项目,开工建设37个,15个已建成,项目建设保持了投产一批、在建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获得上级批复投资项目78个、扶持资金7.2亿元。产业集聚区持续发展。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化奖惩激励机制,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全年城东、豫灵两大产业集聚区新入驻工业项目8个,累计入驻项目68个,完成投资60.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税收7744万元。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先后组团参加了第七届中博会、三门峡(上海)项目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2次,与中航国际、中建七局等大型企业签约对外合作项目18个,总金额15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5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08亿美元。

  (三)着力提质量、增效益,农村经济持续增强。特色农业巩固提升。全年补植补栽苹果3.1万亩,树形改造10万亩,建成国家级标准果园4个,灵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品牌价值43.27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核桃、大枣、蔬菜总面积分别达到25.5万亩、13.5万亩、11.8万亩;30万袋以上香菇生产示范基地达到30个,食用菌总规模6162万袋;合同种植烟叶6.5万亩,实现税收5044万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被评为全省烟叶工作先进县市;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7个,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效益更加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4个。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到13.5万亩,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白虎潭水库烟草水源项目申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11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49个,完成投资6311万元。新建沼气池2610座,总数达到3.8万座。林业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工程7.4万亩、城郊大环境绿化拓展工程2600亩,创建林业生态村80个。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98亿元。

  (四)全力提品位、强功能,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实施城市重点工程57项,完成投资11.9亿元,汉山东路、物华北路等10项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工,33项社会单体工程基本建成;长安路东延工程开工建设,断密涧河河道治理轮廓初现。改造提升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管理日益规范。制定出台 《灵宝市城市管理细则》,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等集中整治,新华路星期天市场实施搬迁,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检。城市西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修编完善了5.6平方公里起步区、1平方公里核心区、1.4平方公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详细规划,完成了芦笋厂道路、纬二路建设,实施主干道美化亮化工程,城市西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续建新型农村社区35个,建成农民新居2015套,累计建成5564套,形成了一批大型社区和特色社区。

  (五)积极挖潜力、激活力, 四大一高战略持续发展。 大交通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7952.5万元,建设农村公路80.65公里;连霍高速函谷关连接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全线竣工;三淅高速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改扩建、三灵快速通道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顺利推进。 大通关建设步伐加快。抢抓三门峡设立海关机遇,巩固扩大浓缩果汁、轴承配件、铜箔等8大类优势产品出口,全年实现出口创汇6317万美元。 大商贸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商业区、商贸建材城运营良好,中航御博城、五龙果蔬市场、焦村物流仓储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取得新进展,大商贸格局初步形成。大旅游建设亮点纷呈。函谷关景区扩建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基础服务设施日益完善,5A级景区创建启动实施;汉山成功创建4A级景区,娘娘山、燕子山、亚武山等景区深度开发有序推进,函谷关古镇、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开发顺利启动,灵宝特色旅游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形成。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项,两个项目列入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

  (六)致力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惠民安民成果扩大。省、三门峡市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年财政用于科教文卫、社保就业、住房保障、政策性涉农补贴等资金17.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8.4%;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51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3815人;建成经济适用房324套、公共租赁房975套、棚户区改造200套,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进一步缓解。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建幼儿园29所、寄宿制学校35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年送戏下乡360场,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大院32个、农家书屋100个,实现了市乡村三级文化信息服务全覆盖;市一院内科病房楼、120急救指挥中心、精神病医院等重点医疗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不断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荣获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金属及城南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工程,辖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七)注重转观念、提效能,依法行政持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意见115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讨论活动和 转变作风、求实求效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 两转两提,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持续更新,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高度重视行政监察和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卓有成效。认真落实 六五普法规划,深化 法治灵宝创建活动,持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构建 大调解、大防控、大服务、大协作、大管理五大体系,积极完善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和应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双拥、广播电视、体育、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黄河河务及移民、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攻坚,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求实求效,着力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关注家乡发展的灵宝同乡,向驻守灵宝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还不大,工业方面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结构单一;二是资金、土地、环保等瓶颈约束逐步加剧,特别是环境治理保护任务艰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生产效益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四是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任务依然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五是个别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是我市立足打造 三门峡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黄河金三角地区明星城市、中原经济区开放前沿、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市四大战略定位,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

  根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主题主线,落实项目抓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四大一高和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力稳增长、转方式、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坚实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6%。

  综合分析面临的发展形势,困难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很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周边县市后发崛起、形势逼人;我市自身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策与机遇激励我们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原经济区规划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 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 四大一高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基础与优势坚定我们发展的信心。我市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有一个好的区位优势,好的资源基础,好的发展态势。在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打基础、增后劲、促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在持续稳定释放。民心与期望增强我们发展的动力。在工作中,我们培养锻炼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灵宝人民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全市上下思改革、求转型、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望十分迫切,加快发展的正能量不断凝聚。综合来看,我市仍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和奋力跨越的攻坚期。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忧患,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求实求进,就一定能够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大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撑

  把加大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作为一举应多变,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建设大项目、深化大招商、构建大平台、支撑大发展。

  深入开展大招商。抢抓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外引内联力度;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紧盯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着力开展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引导灵宝籍民营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加强与中航国际、中建七局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深度合作,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求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突破。严格考核奖惩,形成全民行动、推动发展的 大招商格局。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5亿元,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签约150亿元。

  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发展和四大一高战略,新上一批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全年新上、续建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43个,项目总投资188.7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4.52亿元;全年新增储备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 中 亿元以上30个、3亿元以上10个。

  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四集一转要求,加快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内部规划、主导产业规划,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投资服务、联审联批代理、投诉权益保护、项目论证咨询评估等四个中心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服务能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城东、豫灵产业集聚区全年新入驻项目1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2个以上。加快五龙工业园区 退二进三步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年末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要超过200亿元。

  (二)突出工业主导,推进转型升级,壮大产业集群

  瞄准一高两化方向和培育三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目标,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接续产业培育壮大并举,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市。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壮大提升多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坚持区内区外并重,着力实施区内整装勘查、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重点工程探矿 三大找矿计划,全年完成探矿进尺15万米,新增金金属资源量9吨;进一步加大区外资源考察、规划和开发利用力度,新培育1—2个 吨金矿山;继续抓好老挝钾盐普查勘探项目,巩固新疆等区外资源勘查成果,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抓好金源矿业公司黄金冶炼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志成金铅热渣还原炉、溧鸿矿业金精矿冶炼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实现资源价值效益最大化。积极开发生产高档金银珠宝首饰,建设灵宝黄金珠宝园,拉长黄金产业链。加快发展果食品加工产业。围绕打造灵宝果蔬加工知名品牌,巩固浓缩果汁主导产品产量,开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确保沙大宝果蔬大枣深加工项目尽快达产达标,10万吨果沙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实施葡萄酒庄项目,推动我市由果品生产大市向果食品加工强市转变。

  大力推动高新产业规模化。抓好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项目,确保上半年一期建成投产,加快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项目,构建 铜箔—覆铜板—锂电池新型铜产业链;扶持豫西药业改制做强,着力实施孟成生物药业色氨酸、杜仲深加工、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谋划多层高密度电路板、磷铜球等项目,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大力推动接续产业集群化。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接续产业,重点抓好腾辉实业石材加工、万达矿业花岗岩板材、微晶玻璃等新型建材项目以及金尧电站装备制造、旺鑫机电设备加工等一批接续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硫化工、钾化工产业,着力打造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梯队。

  大力推动骨干企业集团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规范企业运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企业上市,黄金股份公司力争9月份实现国内A股成功上市,加快金源矿业公司上市工作,扶持景源公司等涉农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推进新凌、鑫华、志成等铅冶炼企业战略重组,实现规模化清洁生产。整合以黄金为主的多金属综合回收冶炼骨干企业,建设复杂难处理金精矿综合回收项目,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三)强化城镇引领,拓展城市空间,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打造 黄河金三角地区明星城市定位,以中心城区建设为带动,以重点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支撑,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区和小城镇集聚,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做大扮靓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北区,

  继续实施填平补齐工程,完成断密涧河治理任务,推进弘农涧河北田至牛庄段治理,以及环城北路、河滨西路北田段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学校、幼儿园、医院、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提升北区品位,提高入住率。发展城市东区,进一步做好断密涧河以东、灞底河以西、陇海铁路以北、尹庄镇大中原村以南的城市东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长安路东延工程,年底前建成投用;加强与中航国际对接合作,加快启动工程建设。推进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弘农涧河新灵桥至铁路桥段治理工程;推进新灵桥东房产所开发改造,建设丹尼斯百货商场;实施车站路改造、长安路雨水改造和公园游园绿地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提高城市景观水平,创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西区,按照副中心城区定位,加强与中建七局合作,启动建设主干道、自来水厂、社会停车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拉开城市西区发展框架。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突出城市规划 刚性,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加强城市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道路交通、乱停乱放、马路市场、市容市貌等突出问题,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复检成果,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展示大气、秀气、灵气的灵宝城市形象。

  稳妥推进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特色明星乡镇。依托城东产业集聚区和商贸建材城、汽车商贸城的带动效应,推动川口、焦村两翼与中心城区有机对接;依托函谷关景区和古镇开发,促进函谷关镇区与城市北区融合发展;依托310国道隆起带和省际边缘区位优势,支持国道沿线乡镇、区域性中心乡镇不断发展壮大。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政府引导、农民主建的原则,全年建成农民新居2000套,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夯实农业基础,促进提质增效,实现兴农富民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专业化运作,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规模化生产。坚持 稳定面积、主攻质量、叫响品牌、拓宽市场、提升效益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精品示范园、老果园改造、大品牌培育三大工程,建设寺河万亩精品苹果生产基地,改造老果园5万亩、补植补造4万亩。新发展大枣1万亩、核桃5万亩;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新增30万袋以上香菇基地5个,食用菌总规模达到7000万袋;栽植烟叶7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12万亩,水产品养殖总规模达到1.6万亩。

  推进标准化经营。进一步建立完善苹果、大枣、核桃、食用菌、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标准化示范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强化专业化运作。以打造果品、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方向,着力培育集生产管理、物流储藏、宣传销售、品牌运作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大集团、大企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保持在65家以上。鼓励发展 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组织、集约化发展水平,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白虎潭水库年度建设任务,做好向城区供水前期工作;投资1830万元,完成豫灵堡里、阳平北社、苏南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旱涝保收田4000亩、节水灌溉6800亩;投资107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投资1405万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1处,解决2.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推进沼气建设,新建沼气池1100座;落实农电三年素质提升计划,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工作力度,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五)深化 四大一高战略,发展信息产业,提升竞争优势

  实施 四大一高战略,是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推进。

  持续发展 大交通。实施S250灵宝至朱阳段改造升级工程,完成G209八道河至灵卢界道路改建任务;力争川 (口)西 (闫)高速公路项目立项批复,纳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做好连霍高速改扩建、运宝高速协调服务,以及蒙西至华中铁路前期准备工作;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着力构建 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有机连接、一体化发展的大交通网络。

  持续培强 大旅游。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继续推进函谷关景区扩建提升工程,加快函谷关古镇开发一期工程,整合函关古道、许家古寨、汉王台等周边旅游资源,培育形成 走函关古道、观九曲黄河的旅游新亮点;启动老子学院运作,谋划建设函谷关文化产业园,打造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龙头旅游区;加快汉山、亚武山、燕子山、娘娘山景区建设,积极推进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项目开发;开辟集 矿石开采、冶炼提纯、金银饰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 灵宝黄金之旅特色旅游线路;推进大王古枣园、寺河山高山果园等农业休闲旅游开发;做好荆山黄帝铸鼎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筹备工作。围绕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实施 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加大旅游市场营销运作力度,着力培育文化游、黄金游、山水游和果乡游四大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持续繁荣 大商贸。围绕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物流集散地目标,依托中心商业区、汽车商贸城、购丰批零商城等现有商业平台,吸引更多大型商贸企业入驻加盟,重点推进多功能贸易中心、建业集团涧河西岸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全年新建续建商贸物流项目18个,总投资71亿元。科学做好特色商业区规划,上半年获得批复,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配送服务,逐步建立布局科学、功能完善、高效畅通、竞争有序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

  持续完善 大通关。借力三门峡大通关机制,主动加强与国内外资源、产业关联地区以及周边毗邻县市的开放合作。围绕果汁、食用菌、高档铜箔、供港蔬菜等重点产业产品,建立出口检验检疫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优质果蔬出口基地建设项目、世丰果业果品储运加工出口项目要全面建成。全年完成出口创汇6900万美元。

  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意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励基金,鼓励金源矿业、黄金股份、景源公司、海升果业等骨干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划建设500—1000亩高新技术产业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启动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进信息化与 三化融合、同步发展,积极谋划实施信息化项目,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加快建设数字矿山、数字农业、数字城市,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旅游信息化,让信息化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争取进入全国 智慧城市试点序列。

  (六)扩大改革开放,注重创新驱动,保障发展需求

  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财政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平等、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城投公司、水投公司、聚鑫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组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扩大融资能力和规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企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抓好农村信用联社达标升级工作,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创造条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行政体制及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构建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和谐的人文环境。

  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依托灵宝在外的博士联谊会、经济文化促进会等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国内外延揽一批高水平领军人物和高新技术人才,壮大人才群体;完善金钥匙奖管理办法、技术和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贡献大。

  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着力培植一批骨干财源。强化财税征管,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收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坚持民生财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改善民生、重点项目、实事工程等方面投入。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刚性约束,大力压缩经费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立足永续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灵宝未来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科学管控建设用地,统筹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良性循环。重点深化黄金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集聚,减少矿产资源破坏和浪费。实施环保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断改善辖区环境面貌。抓好节能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强化结构减排,深化管理减排,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排放标准,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牢固树立大环境理念,统筹推进城区、国省道沿线、重点乡镇、重点村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完善城南工业区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实施城南工业区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施省级林业生态提升工程,新造林6.45万亩;全年创建生态示范乡镇1个、生态示范村4个,完成通道绿化60公里,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八)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始终把办实事、解民忧、助民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统筹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继续实施实事工程。2013年要着力为群众办好十大民生工程:

  1、解决2.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完成川口至燕子山道路改造升级及省道250灵宝至朱阳段改建工程。

  3、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4、完成市技工学校西校区扩建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5、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

  6、完成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市中医院。

  7、完成21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市第四小学。

  8、完成长安路雨水改造、城南工业区新涧大道和长安路东延工程。

  9、实施城南工业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周边塬坡镶边、区内绿化、2200亩经济林栽植和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工程。

  10、完成断密涧河治理工程。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3600人。坚持扩大覆盖面与提高保障水平并举,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全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4590万元,建设公共租赁房610套,进一步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继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高高中教育水平,壮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打造教育强市,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综合治理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巩固创国优成果。统筹做好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体育、气象、防震减灾、双拥、妇女儿童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矿山、道路、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严厉查处食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大力开展 普法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创建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为目标,全面落实领导接访、干部下访、信访评估等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面对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凡是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就要坚定不移、竭尽全力地加以推进;凡是人民群众受益的事,就要积极主动、毫不犹豫地组织开展;凡是人民群众急需的事,就要想方设法、快速高效地抓紧抓好,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时刻牢记宗旨,为民履职尽责。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谋划工作的第一标准,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作为第一责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群众急需、便民利民的好事,让广大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方式。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原动力,力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坚持创新思维,准确研判形势,注重战略谋划,着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求得突破。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领导工作的本领、推动工作的能力。

  坚持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持续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庸懒散软奢等不良风气。发扬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 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大力推行 三化工作法,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强化政务督查,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和行政问责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永不畏难的坚强意志,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宜居新灵宝,再创灵宝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打印